几乎整整一周的时间,昆明人都在热议自贸区的到来。从什么是“自贸区”到“自贸区”的历史经济意义;从“自贸区”的房价即将暴涨到生活在“自贸区”的好处。举证不断,对比频频,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无论是自贸区的成立还是未来自贸区的发展,在大面上都符合了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也给昆明的经济注入一剂猛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个体,仔细想来,的确需要更多的生活成本才能怡然自得。首当其冲的是房价。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气候与目前的房价似乎还没有完全匹配,门户枢纽和医疗康养的主题让外面的热钱涌入。过去几年房价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今“自贸区”的落地,又让居高不下的房价再次迎来利好信号。特别是上海、深圳自贸区成立后房价的涨幅更成为如今昆明的参考依据,势能已经形成,涨价已成定局。当然,“房住不炒”依然是中国未来很长时间里的房地产政策,但也架不住自然形成的供求关系呀,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是刚需,越早买越好,越往后成本越高。其次是教育和医疗。自贸区允许设立境外医院,为在自贸区生活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服务。多棒的未来啊,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医院的收费标准也比公立高很多,就拿昆明KIA国际学校的收费来说,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每年10万出头的花销,不连寒暑假夏令营和平日的零花。不算时间成本,一个孩子一年的养育金接近20万。医院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保险的介入,医院的花销就算在发达国家也是令人乍舌的。而境内外保险本身,就其投资来说,由于险种的差异和耗费的时间,也并非一年两年可以达成快速积累的,经年累月的大额漫长投资才会有切实的保障和可靠的收益。
昆明自贸区范围示意图
再来是日常花销。虽然自贸区有很多商品在税收方面有很大的优惠——从一包方便面到一辆豪华轿车,都比自贸区外便宜很多,但进口商品的基价大多数本身就比国内同类商品高,加上人民币的贬值形成的汇率价差,购买成本会显著上升。其他引进的大型娱乐设施的确在精神生活方面丰富了自贸区人们的业余时光,但也造成了物质的额外花费和支出。年昆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每月不到元,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过万元。精神和物质生活品质的提高是需要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所以,住在自贸区的你,收入也要随之增长才能匹配幸福生活指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用图文的形式详解“自贸区的设立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其每一项生活品质的提升背后是金钱的较量。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当没有这些便利存在时,大家也许皆大欢喜,但当其扑面而来时,这些进阶的消费会导致现代焦虑和压力的加剧。一边是富贵温柔的生活场景,一边是银行流水的黯然神伤。社会的发展不会等待任何人,尽早的规划和投资才能赶得上财富的快车,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盛世的繁华与便利。自贸区的到来会让昆明加速“大都市”化的进程,因此形成的优胜劣汰的社会丛林法则也势必让更多优秀的人留下来,自贸区来了,高兴的背后意味着你需要更加努力、更加有钱、更加聪明的投资未来。对于回报,或许我们一直以来都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