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这两天,有两条和武汉有关的财经新闻,一条让武汉人振奋,一条让武汉人失落。
一一您想先听哪一条呢?要我说,就先说令人振奋的吧。
一一《楚天都市报》今天以《武汉正式升级为一线城市!不信来看!》为题,报道了《第一财经周刊》披露的最新国内城市排名。《第一财经周刊》对个城市进行了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高校、《财富》全球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共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根据一个特定公式,综合计算了每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基于这个排名,对个城市进行了全新的分级,以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脱颖而出。
一一
一一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等15个。
一一不过,“武汉正式升级为一线城市”这个表述似乎不能令武汉人满意,what?正式升级?我们是重回好不好!大武汉不仅曾经是中国的一线城市,而且是绝对的“超一线城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紧跟在上海后面,整个中国,除了“大上海”、“大武汉”,还有哪个城市当得起这个“大”字?!大武汉,多么的朗朗上口,气吞山河啊。
一一在这份榜单上,湖北多个城市的排名也都有涉及,不过排位都不高,二线城市湖北阙如,三线城市中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上榜,黄石、荆州、孝感、荆门名列四线城市,咸宁、十堰、黄冈、随州、恩施、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则只能屈居五线城市。
一一看来,湖北各城市还需要努力啊,作为湖北省的“长子”,武汉尤其需要努力。
一一昨天各大媒体披露的第二批自贸区名单,让一直致力争取自贸区的武汉有些失落。
一一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各地都在纷纷争报自贸区方案。一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近日透露,第二批地方自贸区的批复进展近期可能会有消息出来。之前呼声最高的天津、广东这次胜算最大,非常有希望出现在第二批地方自贸区名单里。福建则扮演了黑马的角色,之前曾有分析认为,福建地处上海和广东之间,如果短期内只批复3个地方自贸区的话,类似福建、山东这样的中间区域很难进入“第二批”。不过,最新消息显然有点出人意料,福建自贸区也非常有戏,“最快可能与天津和广东同期公布”。如此看来,武汉出现在第二批自贸区名单中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一一毕竟竞争太过激烈,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前后,全国各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情高涨,先后有20多个省(区、市)公开表示,将对接、准备或申报自贸区列为年的工作重点。
一一并且自贸区业务主要针对海外,身处内陆的武汉离沿海较远,离设立自贸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金融实力层面,武汉还存在短板。自贸区除了保税物流等功能外,最大的特色是货币可以在区内跨境自由兑换等金融功能。如果没有强大的金融支持,自贸区就无法正常运转。虽然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武汉,但以分公司和分支机构为主,金融机构总部较少,阻碍了武汉金融业做大做强,也限制了其在更大区域内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据了解,目前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不到20家,而深圳的金融总部达78个,差距相当明显。
一一虽然会有一些失落,但是还不用沮丧。
一一武汉地处心脏地带,科教优势明显,产业门类齐全,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国家发改委编制《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要求打造长江经济带,向西开放也给武汉带来了机遇。同时,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阳逻港也是内地唯一一个享受启运退税的港口。另外,三大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也为自贸区提供了硬件条件。这些基础条件,让武汉冲击自贸区多了不少的底气。虽然短期内获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未来还是非常有戏。
一一针对金融短板,武汉也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金融改革创新方案,以武汉城市圈为主体,以深化产业与金融融合为主线,提出了科技金融创新等七大任务,打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物流金融、后台金融与民生金融等“五个金融”,逐步健全多层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区域金融中心。根据规划,到年,武汉将基本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机构高端后援服务基地,武汉城市圈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7%以上。武汉的金融短板将得以补齐。
一一大武汉,努力复兴!一一
一一
=================================
长江云——记录一滴水的奔流姿态。
点击右上角按钮,可与朋友分享这篇文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