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蛇口自贸区疏港货运路在何方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09/4386026.html

[摘要]:港口是前海蛇口自贸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正确处理好疏港货运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推动港口的转型升级,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中心对前海蛇口自贸区疏港货运交通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1、高端定位需要高品质交通系统的支撑

前海、蛇口片区位于广—深—港发展主轴上,地处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东莞、中山等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内,临近香港、深圳两大机场,紧靠深圳西部港区(包括妈湾、赤湾、蛇口三大港区),具备良好的海陆空交通资源。

年,前海片区功能由物流园区跃升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深圳未来的城市双中心之一,也是香港高端服务业向内地市场拓展的起点,将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年,前海片区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与紧邻的蛇口片区共同成为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前海蛇口自贸区区位示意图

前海、蛇口片区功能定位的提升,使得西部港区原疏港交通体系与前海蛇口自贸区发展不相适应,且疏港货车产生的噪声、尾气、粉尘等污染物严重影响自贸区城市环境,货车与城市交通的混行也大降低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因此,需顺应新的发展形势,以打造高品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为出发点适当调整疏港交通组织,协调港城关系,支撑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发展。

2、港口与城市互为动力、共生发展

从西部港区到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变化情况来看,-年间,年均增速达到25.3%,年受全球经济发展影响,西部港区吞吐量出现明显下滑,降幅达6.6%。年逐渐恢复,但增速已经在下降。当前西部港区周边围绕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聚集了物流园区、IT系统服务商、特种物流等多个业务板块,基本形成了区域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图2西部港区-年港口吞吐量

图3港口演化过程与港城关系示意图

根据国际港城发展关系规律,西部港区与周边区域(包括前海蛇口自贸区)目前正处于港城相互关联到港城集聚发展的过渡阶段。当前港口依然是前海蛇口自贸区的重要战略资源。西部港区的货物和贸易集散能力能够为前海蛇口自贸区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服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前海蛇口自贸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将促进港城集聚效应的发挥,加速西部港区的转型发展。

3、三大策略,寻求发展之路

3.1港口协同——加强区域港口协调,推进疏港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格局的形成

凭借良好的港口岸线资源和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货源保障,经过近30年持续建设和发展,深圳港已形成东西两大港区、年吞吐量超过万标箱的华南集装箱干线港。

图4深圳港东、西主要港区分布示意图

综合现状交通调查及统计资料,西部港区主要货源分布在深圳、广州及东莞西,占总货源量的80%左右;就城市交通晚高峰期间的疏港货车车流空间分布而言,疏港车流西北方向(广州、东莞南山、深圳南山组团)占80%、中北方向(东莞中、东部、深圳中部组团)占12%、东北方向(惠州、深圳东部组团)占8%。

图5西部港区货源分布示意图

图6西部港区疏港车流流向流量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西部港区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疏港交通流穿过深圳市区到达东部地区,对市区城市交通存在一定影响。为减少或避免这一现象,应从全市港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明晰区域内各港口定位、港口间的明确分工,注重不同港口码头的差异化服务,促进港口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与东部港区的协同发展,推动总体形成货物“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格局,在陆域减少交叉分布货流。

3.2港城协同——分阶段优化道路疏港交通组织,着力减少疏货运对前海蛇口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影响

综合考虑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开发建设进展、沿江高速公路、沿江-机荷高速连接线、妈湾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基建的建设进度,提出西部港区分阶段疏港交通组织:

(1)近中期,前海处于交通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相对较少。在这一时期内,月亮湾大道主要承担中东部方向疏港交通,兴海大道-沿江高速主要承担西部方向疏港交通。为保证该阶段交通组织的实施需首先推进沿江高速疏港货车通行费用减免措施。

图7近中期交通组织示意图

(2)远期全市客货运交通组织进一步优化,月亮湾大道主要承担客运交通功能,疏港交通由妈湾跨海通道全部承担。实现西部港区疏港货运交通从前海蛇口自贸区外围疏解,也实现前海蛇口自贸区货运与客运交通相分离。

图8远期交通组织示意图

3.3港区内部协同——整合优化疏港资源、减少无效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合理配置后方陆域用地,形成港外堆场与停车场-高端物流-拖车基地-普通临港物流格局,减少间接疏港车流。

目前港口后方陆域用地需求主要以堆场、停车场、仓储为主,但是除仓储为永久用地外,堆场和停车场均为临时用地,这导致港口后方用地布局凌乱,也加重了港前和后方陆域交通的负担。调查数据显示,现状约80%左右的拖车公司拖车拥有量小于25辆,拖车公司作坊式的经营直接导致道路集疏运以单向运输为主,运输效率低下。测算表明,如推动小型拖车公司整合与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利用先进的电子化、信息化调度手段,将拖车空驶率降低到20%,道路运输压力可降低约30%,不仅提高了疏港道路系统的使用效率,也相应减少了后方陆域货车停车需求。

温馨提示:以上文章及图片,版权属于深圳交通中心,转载请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tj/7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