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是一场博弈——专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八月中旬,厦门短暂告别了夏日炎热,这并非因立秋的到来,而是13号强台风“苏迪罗”肆虐后的短暂“雨季”。在人们享受这份清凉带来惬意时,对于《财富经济》杂志而言,更振奋的是我们与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兼经济学院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洪永淼博士展开了一次对话。洪永淼长期在中国和美国两地进行教学研究,要获得一次与其畅谈的机会并不容易。8月12日,在洪永淼不久后即将赴美之际,我们抓住了这样一次机会。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对自贸区、“一带一路”以及厦门发展建设等一系列热点的看法,其温和谈吐背后所蕴含的强大气场和独到见解令人深刻印象,大家风范尽显。自贸区建设要“走出去”输入标题
自贸区的建设是目前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但自贸区作为新生事物,要准确把握这个机遇并不容易。有鉴于此,福建省政府以及厦门等相关的地方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厦门大学,他们寻求从这座福建第一学府获取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厦门大学也已早早布局自贸区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其中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起着主导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厦门大学中国(福建)自贸区研究院已成为福建省自贸研究的重镇。全方位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提供自贸区相关的咨询服务。
作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领导着这个团队,肩上的责任不可谓不重。近几个月来,洪永淼一直在为自贸区的调研奔走。本刊与洪永淼对话时,福建自贸区挂牌已近4个月,但我们仍首先谈到了自贸区。洪永淼说到,对自贸区的研究已经过了初期政策解读阶段,这个阶段更多的是邀请北京、上海的专家来进行。如今我们沉下来探讨福建自贸区的建设时,应更多地听听福建本地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想法,外面的专家因为不熟悉福建,很多东西会顾及不到。
洪永淼认为,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自贸区的建设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政府部门的创新举措大都集中在行政程序上。例如,一天之内审批完成“一照一码”,包括公章都可以刻印完毕。但他认为企业注册审批时间一天和一个月的差别并不大,关键是在做业务时如何获得更多的便利,过分强调表面的制度建设并不重要。
通过对深圳等地自贸区的实地考察对比,洪永淼发现,前海自贸区的进驻企业十分活跃、市场性很强。而福建自贸区的基础还是相对比较薄弱,进驻企业的数目及资金数额都很难和他们对比。洪永淼还提到了一个问题,即福建现在并没有真正把自贸区的信息传播扩散出去,即便对岸的台湾要收集厦门自贸区的信息也不容易。他建议福建可以学习新加坡、香港、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这些地方常设对外招商的专门机构,同时会通过一些国外的展会推介自己。
洪永淼指出,国外的自贸区对进驻的企业都会提供各种税收、土地优惠政策,而目前我们的自贸区某种意义上还是改革的试验品,很多优惠政策没有办法明确量化,且不是因地制宜。可以说,自贸区的建设将会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沟通的一个“博弈过程”。
“一带一路”上需规避风险输入标题目前国家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同样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因为它与自贸区存在紧要关联,厦大自贸区研究院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重点研究。为了更科学有效地进行相关研究,厦大自贸区研究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在与洪永淼对话前不久,他刚刚赴东南亚进行关于“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实地考察。
在谈到“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关系时,洪永淼认为,自贸区主要还是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来链接国内的改革;而“一带一路”等于让中国的开放政策更加的全方位,从经济上来讲这种开放可以分散风险,使经济来源更趋多元化。他强调,这对于厦门及福建的经济增长点非常有帮助。
除机遇之外,洪永淼着重谈及应看到“一带一路”背后所存在的风险。洪永淼认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很多政局都不稳定,而且营商环境较差,有一些国家甚至与中国存在根本上的利益冲突。这就使中国企业走出去做贸易或者投资,面临的环境与面对欧美日相去甚远,会存在政治和环境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你不得不去考虑如何规避,洪永淼认为,类似像越南、菲律宾这些和中国国家利益有根本冲突,并且可能爆发战争的国家,不宜进行长期、大规模投资,而更适合进行一些快钱的贸易往来。他建议,国家应该有引导战略,并且要和对方谈投资贸易保护协议。
区位优势应认清服务对象输入标题福建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同时也是“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意外是因为福建在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相比其它沿海城市并无优势,情理之中则是因为福建历史上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台湾隔海相望。
洪永淼认为,没有台湾就没有福建的自贸区,自贸区就是为了在经济上和台湾全面对接,对接后就可以形成经济上较为统一的整体。台湾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财富均等程度很高,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陆的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通过自贸区和台湾对接,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
商人的本质是追求利益,台商在与大陆的对接合作过程中,会考虑比较各地区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洪永淼认为,福建需要去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福建自贸区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竞争力,才能吸引投资。洪永淼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福建的区位优势也不仅限于与台湾隔海相望,带动的港口经济也值得 在谈到区域优势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时,洪永淼还强调,厦门的港口如何发展,要认清服务对象的方向。经济学有一个理论,贸易量和成本是和距离成反比的,甚至有人说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厦门对台贸易就有优势;此外,在“一带一路”上,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厦门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东南亚,也是这个地区华侨的主要发源地。所以,在发展东南亚贸易时,这种人文的影响会大于其他地区。
厦门发展理念当借势转变输入标题洪永淼获得荣誉无数,其中包括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但这个“引进”指的是他在海外求学工作后重返祖国,洪永淼自己则是地道的厦门人。20余年的美国求学、工作经历,加之常年在世界各地参观走访,让洪永淼对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更深的认识。
洪永淼认为,厦门要推进建设自贸区等一系列工程,首先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应是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人员要达到国际化运营标准。洪永淼以他近段时期赴东南亚国家考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见闻,谈到了厦门需要进行的一些提高。
洪永淼认为,厦门虽然一直都强调环境的建设,但与真正的人文建设还相差甚远,这更多的体现在理念方面。他以刚参观过的柬埔寨吴哥窟为例,那个地方虽然落后、文化教育程度低,但每个人都能够讲几句英语,在门票等一些细节的设计上非常注重人性化和客户体验。这令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到这里,他们会觉得东方还有一个地方和西方如此相像。
反观厦门,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这背后显现的问题就是我们在理念上还有缺失,不会进行换位思考。这种理念有时也会体现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上,如今人们在谈到厦门的未来发展时,经常会听到关于厦门城市太小的声音,这种声音认为厦门应兼并泉州、漳州等隔壁市的一些地区。洪永淼并不认为厦门的发展非要通过这种扩张来实现,他认为,这种扩张的想法虽然听起来“过瘾”,却会令周边城市不寒而栗,厦门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例如,厦门可通过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来完善自身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周边的大型企业将总部设到厦门,这样产生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洪永淼说,“厦门可以通过自贸区走出去,并且向内发展。通过自贸区的作用,可以起到城市辐射功能。香港过去二十年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成为了国际融资中心,变成了企业上市中心,厦门应该走和它一样的路。可以去辐射整个海西,甚至台湾,通过为别人服务受益。”
金融市场需进行改革输入标题作为著名经济学家,洪永淼对经济的认识已经不仅限于经济学本身,而是升华到人文这一更高的层次。洪永淼曾指出,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之学”。在与洪永淼的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能够把艰深的经济学原理通过浅显的语言进行表达,拉近了高高在上的经济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或许就是大师应有的特质。
对话过程中,洪永淼也与我们谈到了时下普通民众与经济息息相关的两个话题——金融和创业。
股市的跌宕起伏是近段时间来最受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