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学习专栏二走进自贸区中

导语

从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至今,我国自贸区建设已走过五年的历程。五年间,全国先后有12个自贸试验区建立,各地自贸区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形成很多成功的经验向全国复制和推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今天,我们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年深耕,读懂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FreeTrade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

发展历程

1

年8月22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

年9月18日

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3

年9月29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4

年12月28日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72平方公里。

5

年4月20日

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战略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区域格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面积.72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七个区域按照功能布局可划分为四大片区。

综合保税区

(洋山保税港区)

综合保税区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外高桥保税区于年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目前中国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于年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于年底设立,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区港一体”封关运作的特殊监管区域;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年设立,实行保税物流区域与机场货运区一体化运作模式。

金融片区

陆家嘴金融片区包含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博前滩地区。陆家嘴金融片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现代商贸集聚区。这里将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监管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世博前滩地区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区域,正在打造总部经济、航运金融、文化体育旅游业、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开发片区

金桥开发区于年成立,经过20多年的持续开发,已经成为上海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这里将以创新政府管理和金融制度、打造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培育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高科技片区

张江高科技片区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基地。这里将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联动,提升张江园区创新力,重点在国家科学中心、发展“四新”经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金融、人才高地和综合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探索创新。

主要功能

(上海自贸区进口汽车停车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先行先试。即: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运作、融资租赁功能全面发展、以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集聚、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推动机场区港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做大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探索“前店后库”联动模式、试点全球维修检测业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

制度与创新

投资管理制度

①制定和完善负面清单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保留的限制措施逐一列明,对除列明限制措施以外的外商投资,取消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投资者资质限制等准入条件,实行国民待遇。

②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

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全部改为备案制。同时,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试验区管委会可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手续。

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工商部门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等改革,区内新设公司注册资本的申报出资、认缴年限等未出现异常情况。实施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企业准入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改为“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质监部门推出了组织机构代码实时赋码。税务部门推出10项“办税一网通”创新措施,实现税务登记号码网上自动赋码。

④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

总体方案确定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目前已有个项目落地。今年国务院又批准了新一轮31项扩大开放措施。

监管制度创新

①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

海关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23项监管服务创新举措。检验检疫推出“通关无纸化”、“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23项改革措施。海事推出了船舶安全作业监管、高效率船舶登记流程等15项新制度。同时,海关、检验检疫联动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试点,并在一线出境、二线入区环节实现通关单无纸化。

②启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

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先建设口岸监管“单一窗口”。

③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

对保税货物、非保税货物、口岸货物进行分类监管,提高通关速度,控制监管风险。目前,海关已制定监管方案和操作规范,确定试点企业。

金融制度创新

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推出了51条创新举措,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5个方面形成了“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理的宏观审慎”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监管模式,为国家金融改革做好“压力测试”。

政府管理创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形成6项制度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

法制环境建设

在国家层面,已暂时调整实施了3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3部国务院文件、3部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有关内容。上海市人大制定实施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涉及的制度创新内容和具体改革举措,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规范。

发展现状

统计显示,截至年6月,上海自贸区挂牌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个,吸引合同外资.4亿美元,实到外资.33亿美元,98%以上是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外资的纷至沓来,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在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年9月上海自贸区发布中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列明了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年,最新版的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已减少至45条。

结语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具有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因此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的诞生地。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与您携手共谋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招商局

ForeignInvestmentPromotionBureau

ofQingdaoWestCoastNewArea

稿件来源:网络编辑整理

本期编辑:柒月

国际招商局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ns/3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