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挂牌半年观察打造最优市场环

建设湖北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湖北改革开放站上了新的起点。

自4月1号挂牌以来,六大类项改革措施在武汉、宜昌、襄阳三大片区陆续推行。

半年过去了,这项改革的实施情况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国庆节前夕,在武汉自贸片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班的陈美玉,来到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前办理这样的变更手续,需要先到商务部门办理审批,再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要7到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而现在,因为湖北自贸区对负面清单领域之外的外商投资、变更实行了备案制。陈美玉只需在商务部门的网站上备案,就可以直接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了。她说:“只到工商窗口去跑这个流程的话,大概只要三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证书。”

精简审批,是湖北自贸区改革的首要任务。5月,襄阳实施“零审批”改革,自贸区内的工业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由“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

“先建后验”,意味着项目无需审批,就可以直接进行设计、施工,等项目竣工后再进行联合验收,从而发证。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审批时间过长而影响项目进度。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质量,襄阳还进行全程跟踪监管,指导项目按照相关标准施工。

营造便利的投资环境,宜昌自贸片区6月开始试行容缺容错税收管理。企业在办理涉税事项时,除了关键资料,不是故意造成的资料缺失,只要承诺事后补齐,都可以预先受理。税务机关不作负面评价、不进黑名单,依法免责或从轻处理。

用良好的监管,为简政放权做保障。现在,武汉自贸片区已开发建成“智慧光谷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集合多部门监管信息。宜昌自贸片区和襄阳自贸片区的监管平台也即将上线。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湖北自贸区的市场活力显著激发。

小链接

围绕商事制度改革、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改革、金融开放新制度、科技体制创新,武汉自贸片区启动了“四制创新”。

开展“28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全面推行“企业身份证”制度,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试点。集发改、建设、规划、消防等多部门监管信息的“智慧光谷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一期已开发建成。

实施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建设“一带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商务认证、报关报检、订舱物流、保险退税等一站式进出口服务。

同时,探索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国际检测维修、生物医药保税等贸易新业态,加快“东湖陆港”口岸作业区建设和指定口岸建设,湖北自贸区唯一肉类指定查验场地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武汉自贸片区推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设立自贸区分行、支行。全国首个“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企业板”(海创板)在光谷联交所正式启动。通过光谷基金、光谷银行、光谷证券、光谷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聚集,全力打造全牌照金融机构体系。

该区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武汉知识产权法庭的挂牌,实现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一个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发展试验区正在形成。

本文由招商武汉综合整理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文来源

武汉自贸区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北京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ns/2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