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改革和开放的桥头堡,自贸区金改再度提速。据自贸区管委会方面介绍,新一轮的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方案目前已经形成,正在报请国务院审议过程中,自贸区“金改4.0版”指日可待。
据悉,上述方案的全名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案》,也被称为“金改49条”。新版金融改革创新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贸区内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可兑换的程度;二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支付、清算、储备和定价的货币;三是探索金融服务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对内的开放;四是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配置境内外资源的功能;五是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服务;六是适应自贸区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求,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事实上,早在上海自贸区扩区时公布的深改方案中,就有关于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具体方案由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另行报批”这样的表述。如今“一行三会”已先后出台51条金融支持有关政策细则和措施,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金融开放创新试点的空间更大,也便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互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央行发布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细则,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并于4月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截至6月底,共有28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开立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收支总额.5亿元。在扩大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上,累计有68家企业参与试点,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亿元。
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表示,“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只欠东风。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早日出台,认真推进落实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重点工作。”有分析指出,“金改49条”牵涉的内容主要为金融领域,首先对自贸区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例如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上海自贸区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最大优势在于,上海自贸区肩负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的金融创新目标中。从定位和发展潜力上来看,上海自贸区未来一段时间可能着重于突破现有金融管理框架,为上海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切实的试点作用。投资者可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