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老虎财经作者、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王洋
冬去春来,中信建投证券暖春之旅?拥抱资源系列调研活动启航。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天津。在年的全国经济减速中,天津仍然是屈指可数的保持了两位数经济增长的省市之一,殊为不易。产业转型有何亮点?基建投资能否持续?融资平台风险几何?换帅之后,京津冀,自贸区,这两大主题,又将如何推动?
2月10-11日,我们访问了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与政府、银行、高校等各方举行座谈,实地考察了已经列入天津自贸区区划的响螺湾商务区和于家堡金融区。二者分列于海河两岸,此岸和彼岸,引起我们关于政府和市场、守旧和改革、老路和新路的诸多思考。
经济:增长和转型
年天津市经济增长10%,没有达到预定11%的目标,但也是继重庆、贵州、西藏之后的第四高增速。和全国经济一样,在人口红利拐点、世界经济需求疲弱等因素作用下,GDP、工业总产值、出口、制造业投资、外资投资增长放缓,都是大趋势,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向东南亚转移。天津的经济结构特点是,大企业、大项目多,国企和外企为主,政府投资规模大,产业以制造业比重高,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不发达。
“新常态”的提法表明中央已经明确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和效益、均衡发展转变。但能否实现至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中央对于稳增长和调结构双重目标的把握。“拐弯不降速”是否现实,并可以成为一般规律?如果二者短期有冲突,就要明确短期经济增长下行的底线,权衡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在经济下行中留足安全边际的同时,也留出转型和调结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