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班第一天,大事件频出,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再度让人相信互联网又相信爱情了,但今天更有意义的新闻应该是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
滴滴出行在上海浦东举办发布会,宣布获得上海交通委颁发的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牌照;
而几十公里外的上海自贸区,Uber中国换了一个新身份示人,宣布在自贸区成立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1亿元人民币,并称已经准备材料,将在第一时间申请专车平台牌照。
毫无疑问,看惯了滴滴Uber的价格战,但这并非产业和产品新闻,而是出行市场的共享经济双雄面对专车新政做出的应变姿势。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市场和政策摩擦下的互联网出行市场已经开始向着更阳光的趋势发展。
对于滴滴出行而言,这张来自上海交通委的牌照意义是重大的。此前专车新政的传言很多,大家都在友商,到底互联网公司能不能安全渡过政策门槛,但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也有人会认为,看起来专车平台资质要一个一个地方性发牌,也就是这次滴滴获得的是上海的,北京的、浙江、广东……等可能需要继续申请,但既然扣开了一扇门,至少要比其他竞争对手快很多。
滴滴出行的CEO程维也认为,这是一个里程。“上海模式”对全国各地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具有示范意义。
程维的态度实际上要低调谦虚太多,这张牌照实际上对推动北京等其他地方发牌的鲶鱼效应更直接。当然滴滴不可能直接这样喊话其他地方,但必然在各地的拿牌谈判中获得底气。
表面上看,今天同样发布新闻的Uber似乎又慢了一步,这是事实,没有要逃避,在获得专车牌照这件事上,外资公司确实有着天然障碍。
但Uber在自贸区设置公司的做法无疑也是它资深最正确也是最合适的一步——饭要一口口吃,Uber用聪明的办法跨越了专车新政的硬门槛:互联网业务资质、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数据库接入监管、服务器架设在内地等要求。
总之,市场与政策角力的这条路上,互联网约租车终于走向了阳光之路,应当为之鼓掌。
即便,还要涉及车辆营运证、司机上岗证,以及最敏感的私家车问题,但路确实在一步步走出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