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个坑,永远都别碰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disease/a_5414350.html
1、引言

今天是“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第七弹。

这是一个逻辑自洽、三观一致、前后关联的系列,强烈建议打包服用,当心噎着。

前六弹请看——

用奔腾向上的国运,对抗存量博弈危局!

左右之争——中国,你往何处去?

存量搏杀时代,普通人还有什么机会?

没想到,这才是大国角力的最终结局!

美国乱成一锅粥,是国运到头了吗?

香港,到此为止了

还有个一点不标题党,所有没人看的番外篇

怎么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第一弹开头,我说去海南逛了圈,突然蹦出个念想,想把我对世界的基本认知,用一个大专题形式和盘托出,还取了个很装逼的名字(“双命运”)。

但从哪些角度写,写几篇,都没想好,反正我本就是个随性的人,写到哪里算哪里呗~

开头两篇,讲的是最核心的基础理论,越往后,探讨的问题越具体,上一篇讲到香港命运和中概股,切口已经小多了。

上周海南自贸港方案出台,海南突然上热搜,后台一堆人问我有啥机会。

本来都快忘了写海南游记了……

正巧上篇讲香港也提了嘴海南,今天顺着讲吧。

今天关键词:资源诅咒。

2、免税港有哪些政策红利?

先提一嘴为啥现在突然说要在海南搞自贸港。

其实也不突然,2年前就说海南要建自贸区了。

话说早在年,上海就搞了第一个自贸区,那会儿我还是记者,很多专家说上海自贸区是用来迎战TPP的,这是一盘“大棋”,上海自浦东开发后的第二次历史性机遇,balabala……

听得我超兴奋,和主编说我们要不要做个聚焦上海自贸区投资机会的常设专栏?

主编手捂菊花,笑而不语~

姜还是老的辣,很快中央又发话,自贸区不是给上海的特权红利,是为了“可复制,可推广”,上海就是小白鼠,以后满大街都是……

内地一共32个省区市,如今18个都有自贸区,前几天不还搞了个支持湖北自贸区加快发展的24条措施嘛~

人人都能搞到的制度红利,等于没红利。

现在突然说要把海南自贸区升级为“自贸港”,也是局势所迫。

一是懂王步步紧逼,咱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得找个新突破口。

二是香港闹成这样,虽然港版国安法通过,局势接下去能稳住,但心理隔阂已在,终究回不到以前了。

战略上,内地必须进一步降低对香港的依赖,尤其是转口贸易上的依赖,得有个PlanB。

这个因应内外压力的PlanB,最佳选择,只能是海南。

因为海南是咱实际控制的最大岛屿,岛屿和大陆有天然分界,特别适合做自贸港试点。

然而现在不是改革之初,随便给你个特区抬头,就能草鸡变凤凰,再造个深圳。

当年舆论炸裂的雄安,3年多过去了,现在还有啥声音?

正所谓“北雄安,南海南,能坑一个是一个”~

特区真要“特”,不能只有红头文件上的口惠,得有实打实的特惠政策。

政府能给的实惠,就俩:

减税让利,放松管制。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很长,但实惠一共就六条:

减税有三条。

一是特殊商品外,关税全免。

全岛封关运作前的过渡期,还会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是对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减至15%(国家标准25%),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15%封顶。

三是对鼓励类产业,只要在海南对进口商品再做30%加工增值,进入大陆同样零关税。

放松管制也三条。

一是大家说的最多的,和咱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放宽到每人每年10万元(现在是3万元)。

二是有序对外企放开基础电信业务。

三是提供跨境贸易投资的资金流动自由便利。

好,下面我就说说,为啥有了这些利好政策,海南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3、不堪回首的海南往事

读史使人明智,要对当下新事物有深刻理解,必须先读懂它的过去。

不过这篇属于“双命运”系列,格局要大,我就不按之前写城市游记的套路,从伏波将军慢慢说起了。

一句话,海南从多年前汉武帝时代就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说海南自古是中国领土没半点争议。

但海南长期毫无存在感,直到宋代,还是渔民、犯人和被贬官员的流放之所,苏东坡最后一次被贬,就发配到海南儋州,是儋州最大的城市名片。

儋州东坡书院

到了近现代,海南不处于东北亚与东南亚核心航道上(香港台湾都在),也没发现啥重要矿藏(台湾当年发现了煤矿铜矿金矿,日本人做梦都想搞到手),继续角落里一个人玩耍。

唯一一次被全国人民熟知,就是60年代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直到今天,还是海南屈指可数的本土历史文化品牌。

另外就是大家都知道三亚牌照叫“琼B”……

简单说,海南就是个没啥文化的小岛,千百年来,当地人就是摘摘椰子打打鱼,大陆那边改朝换代,岛上也跟着换面旗子,偶尔发配过来几个有名的京官,就成了当地最宝贝的文化(海口五公祠)。

天涯海角,岁月静好~

年,是海南打破年静默宿命,走向奔腾年代的转折点。

这一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全岛辟为经济特区。

力哥上一弹写香港时说过,最开始4个经济特区,就是为了吸引香澳台商和海外侨商回来投资建厂,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

历史上,没有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可以跨越制造业大发展的阶段,直接进入服务业占经济主体的发达国家阶段。

开放海南,也是希望依靠海岛对外交流便利的优势,吸引外资建厂,搞“三来一补”,就是原料、技术、设备、品牌、销路统统你来,我就出廉价地皮人力,外商大口吃肉,分我点汤就行。

这种苦逼但必须要干的活,深圳拼命干,厦门拼命干,但海南说劳资不干…

因为海南发现搞旅游和地产,轻松躺赚啊~

讲真,中国要没WG,早20年开发海南,也没旅游地产啥事。

因为大型喷气式飞机技术还没成熟,无法大幅降低航空成本,民用航空业就没法大发展。

在欧美,民用航空对邮轮的全面取代,还是70年代的事。

从那以后,什么普吉巴厘马尔代夫,才真正依靠旅游一夜逆袭。

年,中国民航业也开始起来了,北京人坐飞机去海南,3小时就到了,超方便。

大陆淘金客到了海南,发现这地方热死人,除了椰子就是海,搞旅游最容易赚钱。

但旅游业不是重资本产业,开发周期长,需要等待市场逐渐成熟。8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还是太慢。

不如搞房地产,海南冬天这么暖和,肯定能吸引很多大陆人来过冬,买房需求少不了。

不过年之后,咱又遇到点事,把大家吓懵了。

直到92南巡讲话后,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大家思路重新活了起来,海南房地产才真正迎来大爆发。

无数大陆倒爷皮包公司蜂拥海南炒房,包括冯仑潘石屹这些后来的地产大佬,海南房价在不到2年时间里从一千多飙到七八千。

然后马上崩了。

和同时期在上海发生的“股疯”一样,大牛市一转眼就凉了……

《股疯》的结尾,堪称神预言

这个故事,我之前写广西北海房产泡沫时仔细说过,有兴趣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n/4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