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能调节酸碱体质别傻了,不存在的

人体的“酸碱体质说”是一条流传甚广的理论,很多人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而“碱性体质”更利于健康。但是今天小九要严肃地告诉大家,所谓的“酸碱性体质”都是伪科学,不存在的。

人体的pH值通常是指血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并不会发生人体酸碱失衡,血液的酸碱度一般稳定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超过7.7或低于6.9),都会造成生命危险。如果血液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会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pH值调节成正常值。

而由于“酸碱体质”的说法存在已久,也被很多人认可,加上一些保健食品商贩的推波助澜,俨然成为一条流行的“医学常识”。包括农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曾经炒作过自身的“酸碱性”,声称通过饮用或食用就可以平衡调节人体的酸碱性,促进人体健康。实际上,通过食物区分酸碱性毫无意义,人体的酸碱度不会因为某种食物发生明显的改变。

食物的酸碱性不是按照口感来判断的,也不是单纯由石蕊试纸测试,而是通过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溶于水,呈现出的酸碱性来判断的。比如入口偏酸的柠檬、橘子、苹果等食物,实际上都是碱性食物,这是不是让人大感意外?

食物基本都含有5大类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大家都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非常重要,而矿物质在体内的含量只能称之为微量,但却也是维系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与食物酸碱性有密切关系的有8种:钾、钠、钙、镁、铁、磷、氯、硫,其中前5种溶于水后呈碱性,后三种呈酸性。大多数蔬菜水果、豆类、乳制品等含钾、钠、钙、镁比较多,因此是碱性食物。

从这方面来讲,食物被人体摄入之后,经过消化和其他复杂的代谢之后,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的是酸性,有的是碱性,还有更多的呈中性。人体血液的酸碱度正是这些各种代谢产物平衡作用下的结果,而不是通过某种食物的几种矿物质就能决定的。

人体的酸碱度和食物的酸碱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体的酸碱度是靠肺、肾、血液来调整,而不是食物,食物不可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即便长期、大量、单一的摄入某种碱性食物,也只会加重身体负荷,影响代谢平衡。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一样,包括多吃蔬菜水果也不是因为其大多呈碱性,而是因为蔬菜水果本身的营养价值,而这些营养元素并不能撼动人体正常的pH值。

追求食物的酸碱性并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食物的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的平衡膳食才是健康的重要原则。各类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司职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保健角色,相互不可替代。一味地追求“碱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最终损害的还是身体健康。

“酸碱体质”一说,只是某些商家急功近利的宣传手段,如其他谎言一样,在其中杂糅进一些似是而非的真实医学、科学用语来提高其可信度,但谎言终究只是谎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n/11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