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1日,福建自贸区挂牌成立迎来一周年。这一年来,自贸区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亮点,共有户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同比增长超过4倍。福建自贸区项重点试验任务已经成功实施项,其中63项属全国创新举措,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法制化和金融创新等多个领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图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王旺旺摄)
调查: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在福建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福建省地税局组织力量开展走访调研,至4月20日,福建自贸区纳税登记户共户,其中福州片区户、厦门片区户、平潭片区户,挂牌一周年合计入库地方税收54.17亿元,其中福州片区19.99亿元、厦门片区32.29亿元、平潭片区1.89亿元。
一年时间,福建自贸区共新增各类纳税户户,其中福州片区达到户、厦门片区为户、平潭片区户。数据显示,平均每日就有25.4户企业在福州片区注册,33.1户企业在厦门片区注册,8.62户企业在平潭片区注册。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的优势产业各显特色。一年来,福州片区的制造业实现地方税收4.47亿元,占片区同期地方税收总量的比重为22.38%;居民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卫生等生活服务业以及电热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税收增幅均超10%。截至年3月底,入驻福州片区的金融及类金融企业超过家。
厦门片区初步形成融资租赁、冷链物流、进口展示、跨境电商、飞机发动机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已有30多家泉州、漳州品牌企业在厦设立总部或营销中心。挂牌一年来,厦门片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万元,同比增长.32%,行业产生税收占片区地方税收总量的比重由成立前的5.5%上升至24.15%,初步体现高端服务业带动地方税源增长的聚集效应。
在平潭片区,总部经济效应初显,17家总部经济企业年一季度共缴纳税收万元,同比增长.23%,贡献税收增量的45%。
问题:呈现“马太效应”自贸区建设涉及的利益较多,在现阶段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从税收数据中不难看出端倪。采访中,福州市地税局相关人士介绍说,目前自贸区新增的纳税登记户涉及到许多新兴领域,使自贸区内业态得以进一步丰富,但转化为税源的偏少。福州片区成立一年来,虽然新注册登记户迅猛增长,但实际开展经营的数量较少,已产生地方税收的仅户,占新增登记户总量的16.27%,累计入库地方税收仅占福州片区税收总量的2.66%。厦门自贸区——东南航运中心片区也存在同样问题,成立一周年新增企业户,仅有户进行正常经营并缴税,一年来产生地方税收万元,占同期片区地方税收的22%,贡献税收的主体仍为片区内的老企业。平潭片区挂牌一年入驻企业高达户,有税收企业仅户,入库地方税收只占全区总量的9.7%。
调研中发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自贸区功能区块发展中也呈现出来。以福州片区为例,按照各区块的发展规划,七个区块分别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然而目前各区块的发展与规划布局相差甚远。例如:功能定位含“高新技术产业”的快安区块制造业新增登记户仅36户,累计实现地方税收31.04万元;功能定位含“加工贸易”的长安区块制造业新增登记户仅10户,实现地方税收1.57万元;功能定位含“进制造业”的新厝区块制造业新增登记户仅19户,未实现税收。
建议:紧扣闽台合作主题目前,针对自贸区发展状况,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建议。平潭片区管委会的相关人士表示,政府部门应该多渠道多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吸引优质高效的大型项目进驻,围绕项目构筑产业集群,增加产业税收贡献水平。为台企入驻自贸试验区提供一站式的便利化服务,积极对接台湾大型项目,推动两岸众创平台建设,打造两岸私募投资基金聚集区。
相比之下,企业和项目更看重入驻自贸区能享有的“获得感”,他们对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寄予厚望。入驻福州片区的一家台资企业表示,期待自贸区开通对接国际航线,提升港口吞吐量和竞争力,降低航运物流成本,延伸产业链,建成集展示、交易、结算、电商、物流、体验式消费于一体的区域性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分拨中心。
福建省社科院的有关专家指出,福建自贸区紧扣闽台合作的主题,强化福建自贸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布局,逐步将福建自贸片区发展为台湾先进制造业在大陆地区的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并逐步向区域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升级,打造两岸先进制造业的区域总部。
(来源:海峡财经导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