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连线新冠遭遇流感,哪种检测手段

                            

新冠肺炎病毒阻击战不断推进,流感病毒也混迹其中。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流感流行可导致65万例死亡,相当于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

2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院与湖北荆州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时呼吁:美国现在流感大流行,中国也有流感与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况,鉴别流感和新冠肺炎是当务之急。

如何更准确地“抓住”新冠肺炎病毒?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荐对流感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就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而言,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同时应加强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估,且不断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

对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时进行核酸检测

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相似之处。王成彬指出:“比如说,甲流、乙流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白细胞不升高或下降等类似情况,且不易通过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鉴别。一旦诊断有误,会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而新冠肺炎患者往往抵抗力较弱,如果合并感染甲、乙流病毒,显然增加治疗难度。”

王成彬介绍,如果能够对甲流、乙流、新冠三种病毒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可给临床增加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虽说是三种病毒检测,但可用同一个送检标本,一次提取核酸后,再分别用三种试剂进行扩增检测。”

据了解,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强调“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此外,最近已有“六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

“需要强调的是,在鉴别何种病毒感染过程中,我们还是推荐核酸检测方法。”王成彬介绍,“核酸检测要先对核酸分子进行扩增和指数倍数放大后进行,而抗原检测是用相应的抗体去捕获病毒,没有扩增和放大的步骤,且病毒量比较少,因此检测结果阳性率不高。有些试纸条快检方法阳性率只有30%多。而甲流、乙流抗体检测临床应用价值也不高,因为有些患者可能已不止一次感染过不同类型的甲流、乙流病毒,身体内已存在比较多的抗体,这些抗体还能在身体内保存很长时间。因此,即使我们检测到甲流、乙流抗体,但很难区分它们是新近感染病毒产生的,还是以前感染的病毒产生留存下来的”。

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

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检测分两类,一类是对病毒的直接检测,也就是现在实验室广泛应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新冠肺炎病毒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检测目标是新冠病毒基因中某些特定核酸序列的存在。

另一类是间接检测:包括病毒抗体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

所谓病毒抗原检测,是病毒表面的一些特定蛋白质,通过这些蛋白质对应的抗体与需要测定的目标蛋白质形成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来进行检测。抗原检测有阳性率低的问题,在某些条件下,用于测定抗原的抗体还可能与其它病毒表面蛋白产生反应,所以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也不能就肯定有新冠病毒存在。

而病毒抗体检测,目标是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或IgG抗体。这两种抗体都是在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区别在于,IgM抗体出现较早,IgG抗体出现较晚。

对此,王成彬打了个比方:机体防范病毒就相当于国家保卫领土,会先派边防部队抵抗,再调集邻近部队支援,最后再从全国范围组织调动更多部队的反击。当病毒进入人体,首先是防御细胞抵抗,然后产生IgM抗体对病毒进行识别和清除,接着再产生更大量的IgG抗体对病毒进行反击。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IgM抗体一般需要一周左右,两周左右到达高峰,然后慢慢消失。IgG抗体一般在两周左右出现,一个月左右到达高峰,但会留存较长时间。

“所以说,核酸是‘一抓到’就能确认,而抗体检测有滞后性,也是由于这种滞后性,在当前有行业陆续复工的情况下,如果要用抗体检测结果来筛查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者风险很大。”王成彬强调,“遇到疑似患者,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比如患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抗体检测阳性,可以提示临床医生疑似患者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更高的可能性,要对疑似患者进行持续核酸检测,以保证不出现漏诊”。

加强抗体检测临床评估,

不断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

“关于新冠肺炎病毒抗体检测的灵敏度,急需要组织试剂研发机构、生产厂家、相关医疗机构联合进行评估,特别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d/11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