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第三批的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重庆7地自贸区日前统一挂牌,一个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区战略新格局形成,以扩大开放所引领的中国自贸区改革从“齐头并进”进入“雁行阵”模式。从即日起,重庆马路社在此推出自贸区透视专题,聚焦各地自贸区发展现状,以供参考。
一、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
二、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努力建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推动构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三、区位布局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98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
两江片区66.29平方公里(含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8.37平方公里),西永片区22.81平方公里(含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8.8平方公里、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0.15平方公里),果园港片区30.88平方公里。
事实上,果园港片区也在两江新区,这意味着超过70%的面积在两江。重庆自贸区落地后,两江新区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国家自主创新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再叠加自贸区核心区,将更快促进内陆开放。
1、两江片区(66.29平方公里)
定位:着力打造高端产业与高端要素集聚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及总部交易、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仓储分拨、专业服务、融资租凭、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业开放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物流、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
2、果园港片区(30.88平方公里)
定位:着力打造多式联运物流转运中心,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分拨等服务业,探索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3、西永片区(22.81平方公里)
定位:着力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制造业及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
四、为什么选择在上述三个区域?
上述选取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需要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在重庆的国家一类口岸和目前重庆发展比较成熟的金融商贸聚集区纳入自贸区范围。
重庆果园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港,但果园港尚未成为国家开放口岸,无法从事国际物流业务。
重庆方面希望加快果园港口岸的开放,并调整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范围,将寸滩水港功能区保税功能调整至果园港区。以期打通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重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借助保税功能,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保税贸易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
五、重庆自贸区怎么干?
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探索金融领域创新将是重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将是重庆自贸区建设成为“内陆功能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金融改革与创新:跨境结算、跨境人民币创新、跨境投融资、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风险管控。
涉及六大改革任务: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成渝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根据《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到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由年的9%上升至11%以上,金融业资产规模将由4.2万亿元上升到7万亿元左右。
此外,重庆自贸区将通过平台建设和通道建设,来强调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有三个着力点是:
完善航空铁路内陆港的开放平台,提升重庆的承载能力。
发挥开放通道作用。渝新欧班列向西与沿线国家,黄金水道向东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协同发展,向南与东南亚开展经贸合作。
依托3个功能平台和开放通道,探索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
重庆还将结合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进一步突出产业的支撑作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自贸区高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等加快发展,真正成为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
以产业链为纽带,促进在研发设计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配合,实现区域内协作共享。
发挥口岸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依托口岸的产业。
六、特色优势
作为地处内陆的自贸区,重庆自贸区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制度创新,激发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的作用,其关键在于构建陆上贸易规则。
曾经,全球贸易长期处于“得海洋者得天下”的时代,奉行的是“海洋贸易规则”,导致广袤的内陆地区因区位劣势而沦为对外开放的“末梢”。
深居内陆的重庆即为典型代表。曾经,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多公里的重庆,产品出口要么向东、向南经沿海城市再“漂洋出海”,路途遥远,耗费时间太长,通过空运则费用极高。
(潘光侠摄)
6年前,“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诞生,情况开始发生改变。依托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重庆和周边省市的货物可借此直达欧洲,欧洲的货物也沿该通道直接进入中国西部市场,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
这是中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渝新欧”开通之初,每年只能开行屈屈几十班。去年,“渝新欧”班列共双向开行班,货源也已由最初的IT产品,拓展到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咖啡豆、化粧品、啤酒、母婴用品等多个品类。
如今,“渝新欧”也早已不再是独苗,“郑欧”、“汉新欧”、“蓉欧快铁”、“义新欧”……中欧班列大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多,货运量也越来越大,奔跑着唤醒沉睡的古丝绸之路,引领着中国内陆地区从开放“末梢”变身开放“前沿”。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规则之痛”制约著内陆地区的开放发展。
比如,海运货单具有金融属性,可用于融资押汇,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而铁路货单却无法融资押汇,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很大困扰,也削弱了中欧班列相比海运的优势。而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也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陈力行摄)
此外,重庆依托“渝新欧”探索的铁、空、公、水多式联运,也面临着不同交通方式规则相互割裂的“最后一厘米”难题。由于铁路、公路、水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单、载具等无法互认,关检的规则效率也各不相同,多式联运的制度成本高昂。
重庆自贸区拥有更大的政策创新空间,将进一步做大“渝新欧”的货运量,建立“硬件无缝啣接,软件规则统一”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同时,重庆自贸区还将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释放“叠加效应”。两者实施的区域范围大部分重合,后者是通过提升物流联通化水准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准,降低内陆地区发展的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难题。
其前期的探索,如多式联运规则探索,境外投融资的便利化探索等将直接成为自贸区的组成部分,直接推动陆上贸易规则的最终形成。
七、专家解读
自贸区的落地,对重庆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会产生哪些影响?重庆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把。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
重庆开发开放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贸区的落地,将会成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
近两年,重庆的进出口指标一直排名中西部第一,“通过自贸区的开放平台,重庆在内陆的开发开放上必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数据显示,年,重庆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9亿元,其中,出口.96亿元;进口.43亿元。
近几年,依托渝新欧和“一带一路”,重庆已经形成了东西双向开放的全新局面。“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将会放大重庆的战略区位优势,助力重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
自贸区将推动重庆成为国际性结算中心
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将有助于重庆成为国际性的结算中心。
“重庆正在推动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离岸金融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国公司总部结算、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金融结算,以此来打造跨境金融结算高地。”
事实上,重庆在在“结算型”金融中心建设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数据显示,重庆作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内陆试点城市,年,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由年的不足10亿元人民币提高至.4亿元人民币,结算量连年位居中国中西部首位。
“自贸区的成立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金融机构入驻,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自贸区也会推动重庆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改革,未来会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逐步放开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增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蒲勇健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重庆自贸区应承担国家使命
“重庆自贸区应当承担起国家使命,而并不仅仅是城市的自身利益。”
在国家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中,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已经被推到开放的最前沿。“因此,重庆建设自贸区的使命,就是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同时探索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
何谓国家使命?近年来,中国所依靠的外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想要转型,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这个大背景下,重庆自贸区应该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社会、法治社会的全新道路。
“自贸区的成立是重庆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重庆应该学会适应新形势,既然推动传统开放,也要推动新型开放,重点对标德国、以色列等创新型实体经济大国。”
八、重庆自贸区设立的意义
1、从内陆开放到志在全球
根据自贸区的定位,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这一布局与中国深化内陆开放、扩大内需,推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一致,与向东向西的全方位开放,挖掘中西部经济腹地的巨大潜力,保持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高度一致。
年1月,习总在重庆视察时强调: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重庆新的使命与责任。
习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这实际上将重庆的发展从区域治理的高度上升到国际视角的考量,“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亚欧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是中国金融资本、工业实力输出全球,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管道。
从这个角度理解,重庆自贸区的定位不可小觑。肩负着沟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助推两大战略落地的重大使命。
2、让内陆地区更好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
(曾勇摄)
中国自贸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的举动,其力度和意义堪比80年代建立深圳特区和90年代开发浦东两大事件。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
而中国自贸区试点探索的新航城的意义不只是区域的扩大或者是经验的复制,而是给中国内陆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一个空前活跃、更具弹性的改革开放空间。
3、重庆自贸区建设探索内陆开放贸易新路径
(陈安全摄)
专家指出,长江经济带上的自贸区布局,湖北、重庆、上海、四川,展示了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地位,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Y形”连接点,占有重要的战略优势。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东西双向开放,向东经长江连接亚洲,向南经东盟公路班车,打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向西经渝新欧直达欧洲腹地。拥有着多重优势的重庆,必将在自贸区实践中走出一条与传统自贸区建设路径大不一样的方式——内陆自贸区建设的新路子。
延伸阅读:
根据方案,两江新区成为重庆自贸区的核心区域。为了更好地推进自身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两江新区将自贸区划分为7个功能组团,初步建设“两区五中心”的发展定位,赶紧来看看吧!
按区域布局划分,主要分为7个功能组团:
1、北碚-悦来-水土新兴产业组团依托水土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悦来国博中心、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大健康、国际会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曾华摄)
2、渝北-空港组团重点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综合物流、融资租赁、快件集散、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产业+物流”链延伸,打造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贸易业态。
3、金山-水港组团
依托保税和贸易多元化试点功能,重点发展保税展示交易、总部及转口贸易、综合物流、专业市场、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
(曾勇摄)
4、照母山服务贸易和科技创新组团依托照母山科技城、服务贸易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成熟楼宇载体,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总部贸易、跨境电商、商品类交易中心、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软件及信息服务、文化贸易、专业服务、高端商贸商务等产业和业态,建设楼宇型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区域性金融、科技、商务中心。
(邹祥摄)
5、江北-江北嘴金融组团
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重点布局金融总部和要素市场,建设长江上游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张炳龙摄)
6、龙盛高端产业组团依托制造、物流、总部等重大平台和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
(刘德良摄)
7、果园港物流组团依托“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功能,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多式联运物流、临港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建设港口物流仓储和加工中心、铁路货运到发中心、港铁贸易中心、交易市场服务中心。
(张景辉万难摄)
打造“两区五中心”:
两区
即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聚集区。
打造新兴金融、国际物流、大数据及信息服务、软件设计及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及结算、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总部贸易及转口贸易、专业服务、健康医疗、文创旅游等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聚集区。
打造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云计算及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采购结算等上下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内陆功能性金融中心
大力培育特色金融要素市场,丰富金融业态,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及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向“多牌照”、“全牌照”发展,探索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跨国公司本外币结算等国际金融结算新业务,加快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李民摄)
内陆科技创新示范中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开放式双创体系,为培育发展新功能提供支撑,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和示范区。
(李显彦摄)
内陆国际物流中心
依托果园港、江北国际机场、渝利、渝怀货运站场,建设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区域中转和联运分拨业务,建设内陆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陈力行摄)
内陆国际贸易中心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税贸易、总部和转口贸易、跨境电商、平行汽车进口等新兴贸易业态,大胆探索国际贸易、口岸、物流、结汇、退税等便利化,打造内陆国际贸易采购、调拨、销售、结算中心。
(杨旺霖摄)
内陆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围绕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延伸,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云计算、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将廷举摄)
这里没有上清寺的繁华与喧嚣
但有着从南山俯瞰重庆的视角
社长城市
财经
社会
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