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光影之六马桥子1984海斐,一首

我在采访老开发们的时候,大家常常约定俗成的——唐启舜是叫“唐市长”或者“老唐”;范勇昌是叫“范老板”;张世英是叫“张老总”……

而周海斐,则都是叫“海斐”,同样的还有“怀江、海清、宪茹、学忠”等等。

因为他们正年轻。

当年长岭山上举行开发区奠基剪彩仪式时,37岁的海斐和许许多多第一批的开发建设者就坐在主席台下。礼炮齐鸣、领导剪彩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所想,也许就是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豪情吧。

俯仰之间,岁月苍老,海斐已经退休了。

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不作大哥好多年了。

依然年轻的是这个城市,是越长越高的大厦,是新开工的厂房,是蓬蓬勃勃发展的事业,是从开发区到金州新区再到金普新区、自贸区……

外企流水线的打工妹,校园神采飞扬的大学生,金马路嬉笑拥抱的情侣……或许他们知道许多明星和偶像,却不太清楚曾经的开发区经历过什么,更不知道谁是周海斐。

历史这本书,是那些在这块热土上埋头苦干、卧薪尝胆,为今天的事业而甘当奠基石的先驱们用鲜血、汗水蘸着墨汁一页一页写成的。

历史这部剧,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悲欢离合、耕耘收获、大浪淘沙的情节段落……

还是从33年前说起吧。

年的春天时节,大连市财税局副局长周海斐的心思有些乱,像春天蓬勃的枝蔓一样在伸展。外人也许不知道,他正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是进省城沈阳,还是到小渔村马桥子。

省城沈阳是往上走,省政府财政厅指名要调他到省厅工作。

小渔村马桥子是往下走,大连市委准备在这里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要选派一批精兵强将先去开拓创业、吃苦受累,为新事业做奠基者。

孰上孰下?孰轻孰重?

周海斐选择的却是后者。

促使他毅然下决心的,首先源于一个时代的大背景。

,大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一次发展机遇,被批准为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事实证明,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轨迹,也包括周海斐。

周海斐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但他进校时还是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所财经院校,中国金融界高层的精英和中坚,大多都是毕业于此。据说,文革前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毕业生现在就有三四十个省部级干部,因此,中央财经大学颇有一点财经界的“黄埔”味道。

周海斐那时大学生毕业,一律要先到部队、农场去锻炼,然后才能分配工作的。于是他先来到了淮南一个小县城里的农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一年后,周海斐原本是分配到大连一个部队所属的石油企业,但他整装待发之际被紧急叫停:原来名额被别人顶了。于是,周海斐只好去了吉林省柳河县当农业信用社的信贷员,他曾经走过40华里的雪路去一个叫小凉山的村子发放了元的信贷。

11个月之后,他终于回到大连。于是,才有了马桥子的故事。

年,周海斐从中国人民银行瓦房店行办公室主任的岗位调到市委当秘书。年5月23日,周海斐又被任命为大连市政府财税局副局长,也是财税局最年轻的一位副局长。

周海斐在副局长位置上刚刚一年,就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吸引了省财政厅领导的目光。他们经过考核之后,准备调周海斐到省厅工作。那时的省城沈阳,还是中国的第四城、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在那里当然更适合周海斐所学的财税专业。

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连市开始筹备建设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当时大家能了解到的,仅仅就是“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一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已。具体的包括开发区到底“开发”什么,还都说不清,也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前无先例的事业。

但大家都知道,开发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一项光荣的事业,一次难得的机会,这就够了。那本来就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许多人的激情都被“开发区”鼓动起来,心里燃起了一团火。

于是,周海斐毅然推辞了省厅的苦心栽培。

他说,“大连要成立开发区了,这里将来要和深圳特区一样,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新鲜事物,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更喜欢接受这个挑战。”

周海斐学的是金融,文革前中国总共才有几所金融学院啊,文革结束之后中国懂金融的有多少人啊?如果他沿着这条路走,应该说前程不可限量。

例如当年他从银行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调到了市委,而接替他担任银行办公室主任的同学,后来已经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了。

但周海斐义无反顾,选择了马桥子。

年6月1日,周海斐与开建公司第一批建设者98人,一起坐上了大客车,浩浩荡荡从市里出发,过南关岭、大连湾再到金州然后来到了马桥子村。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是迈出了这一步,那么,周海斐在后来的20年里,一定不会经历那么多艰难、压力和风险,当然,也不会经历那么多的成功、喜悦和激动人心。

那一年,海斐是大连开发区管委会的第一任财政局局长、管委会副主任;后来又担任了大连开发区第五任管委会主任。

如今,海斐已从万众瞩目灯火辉煌的舞台退下来多年了,当年而立近不惑,如今走过花甲到古稀矣。

坐在观众席上,有些人还是喜欢称呼他“海斐主任”,仿佛他还是三十多年前那个风流儒雅的江南青年。

坐在观众席上,可以慢慢地咀嚼和回味过去的人生了。

于是,每天沏上一壶茶,缓缓地嗅着茶香,让散乱的思绪随着那飘忽不定的氤氲热气而升腾。这时,才是更真实的生活,更真实的自己。

有人问过海斐,退下来感受如何?

海斐回答:没有失落感但是有失重感。

因为在管委会主任的位置上太忙碌了。每天有那么多的电话、那么多的会议;有很多人排着队在等着和他见面说事。突然间,安静下来了,所以这种失重感很真实。

走在街上,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者,早已融入到喧嚣的社区和人群之中了。但是,讲起当年的开发区,很多人还会不由自主的说起——

开发区管委会曾经有过一个周海斐。

因此有了五彩城,有了工业团地,有了大剧院,有了童牛岭飞碟观景台……

海斐,一首不老的歌谣。

往期阅读

新区光影之五

开发区老招商王永观,引进第一家日本独资企业……

新区光影之四

第二书记崔荣汉,开发区的设计师……

新区光影之三

开发区第一位驻区的欧美外商,以及绿色别墅、庆港大酒店......

新区光影之二

金马路消失的建筑与风景,风中的故事与传说

新区光影之一

老唐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七年,之后又开始了一场艰难的马拉松……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卡泊三醇价格大概是多少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sh/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