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聊些你们爱看的,也就是前天夜报里说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开头先引用一段黄奇帆几个月前的讲座内容:
当今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货物贸易中成品贸易比重大幅下降,中间品比重上升至70%,服务贸易的比重也从5%上升到30%。在此背景下,各国产业的竞争的已不仅是核心技术与资本的竞争,更聚焦于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谁能形成产业链的集群、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纽带,谁能将上千个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组织在一起,谁就是世界制造业的龙头。而“三零”原则对于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内容中的“三零”原则,即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零关税是今晚的重点,咱们放最后,先简单解释下后两者。
零壁垒,顾名思义是产业规格、制式全球统一。一个产业链涉及上百个企业,几十个国家。如果营商环境不同,跨国公司的资源配置和布局就会很麻烦。
拿5G建网举例,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在往SA模式(独立组网)迈进,而国内因为各种限制,被动重新走NSA(非独立组网),要知道SA端到端是完整的5G标准,而华为的优势同样也是在SA。
在这种不一致的营商环境中,必然会造成产业链之间的资源浪费以及各种资源配置、布局的问题。
零补贴,就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夺产业链,发展国内相关企业,有意给这些企业一定的税务补助。国内在光伏、新能源及现在的集成电路产业等都有相关的补贴政策。
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造成一些负反馈,比如产能过剩、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的布点发生扭曲的现象。
......
最后聊聊零关税,贸易自由度一向是以关税为指标,关税越低,越代表了一种贸易的自由化。国内的加权关税从去年开始已经降到了7.5%。而整个世界的贸易关税已降到了5%以内,美国现在是2.5%。虽然很低了,但是现在的低关税自中美xx以后,在目前的贸易变化格局中已经并不适应。所以“三零”政策不见得在近几年看的到,但一定是大势所趋。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的任务,就是要作为先行的试验田。
去年11月,大大提出要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历时半年多,具体方案已经有了透露。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的招待会议中说道:
对增设新片区的总体考虑,是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新片区是上海自贸区的拓展,不是简单的范围上的再扩区,而是着重聚焦特殊经济功能的塑造,对外开放力度空前,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从定位上,更强调“新”与“特”。新指的是它可能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它可能是新功能、新布局、新动力和扩大开放的有机整合;特是指它更多担负着特殊功能建设和塑造的使命。
......
上海自贸区最近的消息其实很多,因为是老题材,所以被多数人忽略。但是要知道“三零”政策最大的对手就是自身的经济模式,目前国内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另辟蹊径,选择这条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我认为是有很大的预期在里面。
接下来的关于自贸区的政策也会密集出台。给你们截个图:
......
最后就到了选股的部分。
自贸区最受益的两个方向,即港口和物流。这两天私底下也给你们透露了很多,有些聪明的早早买了港口,今天在后台报喜。
我再在这两个方向上加一个条件,就是北上资金流入越多的越好。刚刚正好碰到有人问从哪里可以看到北上流入的情况。
好早以前给你们科普过一个网址,问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