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李哲付历非
2月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QE似乎正迎来全球化趋势。QE是否奏效?中国经济的症结在哪?未来又在哪?日前,《亚太日报》独家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学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何佳。更早之前,何佳还曾担任过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所长等。宏观经济中国经济总体上乐观,但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正处在转型阶段,深圳模式是目标,即“自身成长一批优秀企业”。前海vs上海前海的优势在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上海自贸区必须要有可复制性;广东自贸区获批后,前海是两个政策叠加。比如前海有自己的法庭、国际仲裁以及税收的优惠,这是自贸区没有的。金融改革金融也需要具有可复制性,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如果不能复制的话,就会出现套利机会。为什么提可复制而不提离岸市场?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不希望看到套利的机会出现。您怎么看当前的货币政策?目前看起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能存在问题,比如钱一放出来,并没有有效与实体经济或中小企业结合。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刺激看起来是不行的,刺激的话又用力过大,而且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存有后遗症。但长时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以深圳为例,深圳的经济转型在全国来看都算是比较成功的,它成长了一批优秀企业,如果以它为中国的未来,那我觉得中国经济调整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往这方面转也确实需要时间。短期的话,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现在也正在转型阶段,但目标是清晰的,就是深圳模式。前海很重要的使命是金融创新,但经济下滑时,资本账户开放是否会存在相应风险?前海的金融创新或开放是一方面,现在在有条不紊地去做,资本账户开放很大因素是基于外部压力,比如美国搞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你要加入它,它的前提是你这方面要做很多工作,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是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其实前海不完全是这个,它做的是金融和实体相结合,这也是中央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它不是简单的为了跨境而跨境。您怎么看前海和上海自贸区的差异?它们两者还不完全一样。相对来说,前海要更有优势一些,它有特殊的地方,如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上海自贸区必须要有可复制性,前海是两个政策叠加,既有自贸区的政策,可以复制性,同时它又有本身自己的政策。比如前海有自己的法庭、国际仲裁以及税收的优惠,这是自贸区没有的。所以您是偏向看好前海?也不能这样说,相对而言,我看好深圳本土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这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大密切聚集在深圳?上海也有不少,而随着上海简政放权的落实,是否企业会越来越偏向于去上海发展?对。这个可能会出现,我们现在最缺的是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虽然引进许多大的外资企业,但是它不能给你带来大的技术创新,还是得靠自己。那您觉得上海自贸区目前算是成功的吗?当然是成功的。至少开局很好,但上海自贸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试验。现在已经有了四个自贸区,其他一些地方也在申请自贸区,会不会太热了?我觉得倒还好。现在有点像当年的深圳特区,一开始是沿海,然后开始蔓延辐射到内地,它这个是可以慢慢做的,关键是可复制,可复制的话都可以做的。但这里面涉及到金融改革,它可能需要先突破,比如金融中心的话,全国目前上海最具优势,其他地方复制金融中心,是不是不太现实?金融的话,我觉得更应该具有可复制性,这不是说其他地区来复制上海的金融中心,关键是要复制金融政策,如果不能复制的话,就会出现套利机会。我个人理解,为什么提可复制而不提离岸市场?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不希望看到套利的机会出现。特别是金融,你能做,别人也能做。所以金融的可复制性主要是为了避免套利,金融的流动性就决定了它是追逐利益的。年中国GDP增速大概会在多少?年是7.4%,预计年经济增速在7%左右。年您认为中国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风险还是恐慌,恐慌会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只要这个问题不发生,我觉得就不会硬着陆,经济下行也是循环渐进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