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近年来不断“扩群”,尚未跻身其中的地区则不放过任何一个呼吁的机会。3月10日,媒体就曾刊文《两会代表委员呼吁:设立山西、贵州自贸区》介绍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山西、贵州的代表委员提出关于在各自省份设立自贸区的构思。
记者注意到,与山西、贵州情况类似的另一内陆省份江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同样提出了借“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经验”寻找突围路径的想法。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长易炼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发展阶段,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改革创新,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服务、拼环境。”
根据《经济日报》的报道,江西省长易炼红共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突破路径。在“以一流开放环境推进制度与国际接轨”方面,他提出:对标国际标准,学习借鉴、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经验,加快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精细化推进“三同”试点,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行“极简审批”和准入承诺即入制,让海内外客商宾至如归、潮涌江西。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西,由于经济发达程度逊于周边5省,有“洼地”之称。
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为.5亿元,而相邻的广东和浙江分别以.94亿元和.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和第四,将江西远远甩在后面;其它3个相邻省份福建、湖南和安徽,生产总值分别是.89亿元、.49亿元和.6亿元,至少也是江西的1.5倍。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2月就曾刊文盘点:近年来,网络上对江西的调侃层出不穷,“环江西经济新区”、“环江西高铁圈”、“环江西高校”接连走红,从侧面印证了江西在区域发展格局中逐渐掉队的现状。
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至此,全国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批自贸试验区。其中,就包括江西周边的5个省份,唯独没有江西。环江西现象又多了一例——“环江西自贸区”。
借力自贸区实现突围,自然成为了江西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0日,《江西日报》就刊文《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西大有可为》提出:“当前,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处在关键窗口期。谁在窗口期抓住了机遇,谁就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抢占先机。”
“占据主动、抢占先机”,在“营商环境”方面,《江西日报》的这篇文章呼应了上述省长易炼红的讲法:“围绕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我省提出,要以一流开放环境推进制度与国际接轨,对标国际标准,学习借鉴、复制推广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区改革试点经验,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江西省紧紧抓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大契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西在全国乃至世界开放大局中的位势不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日报》的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赣州国际港。
文章写道:从一个内陆城市成长为“类沿海港口”,赣州国际港成为展示江西开放气质的闪耀名片。年,赣州国际港打开大门求突破,成功与深圳签署《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项目协议书》,启动了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科创城)项目建设,开行“深赣欧”班列并以跨境电商货物为特色的快速班列持续运行,与盐田港共建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
类似江西这样对于“出海口”的渴望,在提出设立自贸区构想的山西、贵州两省份也同样存在。
“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