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高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m.39.net/pf/a_4438673.html

今日快讯

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高新区块

中央统战部调研我区统战工作

陆平主持召开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

高新区多措并举拆除违建

共筑免疫屏障,高新区管委会机关干部带头接种新冠疫苗

高新担保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各排污单位,请注意!

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园区要闻

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高新区块

4月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的第三站来到合肥。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上午,合肥高新区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和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军参加安徽自贸试验区新闻发布会并接受记者集中采访。

答记者问

新华网记者:目前,安徽省、合肥市均把“双招双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请高新区块围绕招才引智以及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简要介绍一下取得的成效。

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

(上下滑动屏幕查看详情)

高新区块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双招双引”工作部署,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积极开展“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机制、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等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赋能作用,加快打造人才要素集聚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载体,不断完善具有高新区块特色的高端人才服务体系。

一是聚焦制度创新,构建人才服务体系。聚焦“互联网+人才”,依托合肥国际人才网,创新构建了“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市人社、税务、科技等各类人才信息资源,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人才动态一网展示、人才政策一网通查、人才项目一网通报、人才需求一网匹配、人才服务一网通办、配套服务一网集成”功能,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打造“首站式”“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已被商务部服贸司列为安徽省全面深化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事项,合肥国际人才网浏览量近30万人次,线下服务量突破.万人次,其中服务外国专家超5千人次。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人才吸引能力。聚焦“三高”人才(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等专项创新政策进行修订,持续完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政策体系。创新搭建金融超市平台,实施“人工智能+合创券”,发布全省首个“自贸区信用贷”,为入区人才和项目提供青创基金、天使投、VC、担保、PE、并购等多维科技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区域人才吸引力。

三是依托优势产业,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依托高新区块新经济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合肥国际人才城、中科大、中科院招才引智作用,实施“领航企业家培育计划”“十万大学生进高新区计划”“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名校引才计划,开办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通过产业链招才、智库平台招才、乡情亲情招才等方式,招引高层次人才落户。目前征集优选多位企业负责人作为“领航企业家”首批培养对象;开展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近班次,培训学员2.3万人。年全区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90人,总数近人,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人员占比7%。今年,高新区块还将举办中科大高新校友企业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级研讨会、“Si享会”“海博会”等主题沙龙及高峰论坛活动,进一步推动“智汇合肥高校行”取得实效,加快集聚各类领军人才和团队入区创新创业。

四是优化人才环境,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借助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快提升园区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能力,建成擢秀园人才公寓等人才配套用房,为高端人才生活创业提供一流环境。依托中德创新园、侨梦苑以及达拉斯海外人才工作站,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机制,通过举办侨梦苑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利用以才引才“蝴蝶效应”,重点吸引硅谷、北欧、东京、新竹等地海外人才及项目落户。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对接招引一批长三角地区名校名企项目,推动欧美同学会长三角首个海创中心加快建设,为海外留学生在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未来,高新区块还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强“双招双引”力度,持续优化完善区域营商环境,打造服务体系全面、辐射功能突出的自贸试验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安徽经济报记者:量子通信作为新兴产业,如何在自贸试验区这个开放平台进行高质量发展?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军

(上下滑动屏幕查看)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公司以量子保密通信为主要业务,逐步进入量子计算调控系统等领域。年7月,国盾量子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量子科技公司。国盾量子的成长壮大,是合肥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前沿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合肥片区高新区块依托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将量子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特色产业来抓,这与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发展量子科技的要求高度契合,相信包括国盾量子在内的一批科技型企业必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为我国抢占量子科技发展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一、聚焦创新,保持企业技术及产品引领性。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国盾量子所在的高新区块创新提出了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成立了项目建设服务专班,大幅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有效减少了企业负担。同时,高新区块在帮助企业强化知识产权、核心创新能力积累和规范经营等方面也在不断发力,进一步完善世界一流园区政策体系,搭建“金融超市”平台,发布“自贸区信用贷”,鼓励和帮助企业上市,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型企业跨越发展。除此之外,高新区块还搭建了包含量子创新研究院、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微观磁共振实验室的“一院三平台”,全力打造以“量子中心”为品牌的量子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国盾量子利用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创新氛围,在量子信息领域攻坚克难,继续沿着小型化、芯片化、国产化路线,推动量子保密通信设备迭代升级,并切入量子计算领域,推出了量子保密通信核心设备、量子保密通话、超导量子计算操控系统等产品,保持了技术先进性。下一步,我们将在新技术发展和新产品研制等方面持续布局并大力投入,增强量子通信产业自主可控能力,避免未来出现“卡脖子”问题,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二、链通创新,完善上下游产业布局。高新区块围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集聚了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主营量子技术企业,以及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为量子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量子科技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芯片制造到产品开发全方面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因此需要引入更多上下游企业参与。国盾量子将借助自贸试验区赋能作用,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通过增强企业间的联动,助力整个量子科技产业链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三、融合创新,构筑“量子+”产业生态。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与实体经济、制造业的系列化融合应用也是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发展重点之一。而推动量子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安全需求结合,形成“量子+”生态,需要以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为基础,将量子密钥作为流动的资源,为广泛的ICT技术赋能。国盾量子已经与中国电信携手,新设立了合资公司中电信量子,启动“量子铸盾行动”,为更广阔的政企、个人用户提供高等级的量子安全防护,服务于国家的信息安全“新基建”建设。同时,公司也将充分发挥“国盾力量”,助力长三角地区率先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量子通信产业生态系统,扩大在工业互联网、电力、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随后,由中央驻皖新闻单位、香港媒体驻皖办事处,省直及市主要新闻单位组成的大型采访团来到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进行调研采访。

采访团一行听取中国声谷相关情况介绍,实地调研采访,了解中国声谷产业环境、产业平台,实际体验人工智能产品。中国声谷工作人员对小豹AI翻译棒、动态交通违法自动抓拍机器人、智能写作平台、能听话打字的鼠标等智能应用产品进行介绍或演示,展厅内的新产品、新科技让人目不暇接,采访团针对智能产品功能及技术进行认真询问和亲身体验。

在参观完展厅后,采访团对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安徽自贸试验区对中国声谷产业发展的利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注重深化制度创新,在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在企业创立初期、技术研发以及产品推广都给予一定支持,对于企业来说是‘+大于2’的助力,带给企业增量的发展。”另外,该负责人表示自贸试验区能帮助到企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安徽,还可以走向长三角区域,延伸到全国甚至国外市场,实现人工智能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截至年,中国声谷入园企业已达家,基地产值约亿元。目前中国声谷核心区和孵化区研发办公总面积达3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声谷三期正在施工建设。中国声谷在语音语义、量子计算、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积累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

下一步,高新区块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工作部署,“争当表率、争做示范”,深入对接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则,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积极争取上级赋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打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色牌”,努力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多高新力量。

——相关阅读——4月日上午,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合肥片区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雁行阵列”的龙头,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自年9月24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正式揭牌至今年2月底,片区新设立企业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亿元;累计签约入驻项目数个、协议引资额2亿元;累计进出口总额.54亿元,占全市35%。(上下滑动屏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p/7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