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社长
上海自贸区设立已满三年,福建、广东、天津作为第二批自贸区也已运行一年。
近三年来,四大自贸区围绕制度创新,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重庆自贸区新设之际,为了更好探究自贸区在改革创新中的有益经验。即日起社长将分别综合比较四大自贸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政府管理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供参考。
上海自贸区:一半外企落户自贸区负面清单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准入制度,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年9月30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当天,推出了中国首个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共制定了条管理措施,涉及国民经济行业个小类中的17.8%。
其中对试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按照小类表述,制造业限制小类占比约11.6%,服务业限制小类占比约23%,增强了市场准入的透明度,提升了投资便利化水平。
在版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开放度、增加透明度、调整负面清单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修订。年7月,上海自贸区发布版负面清单。
新版的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共计条,比版减少了51条。版清单列出项特别管理措施,统一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试验区。
除了负面清单管理,为了促进投资便利,上海自贸区在境外投资、商事登记方面做了改革创新。
比如在项目备案环节,上海自贸试验区实行备案制管理,自贸区管委会对3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并且由自贸区管委会进行一口受理,无需提交任何可行性研究报告。材料齐全的,3个工作日之内,企业就能拿到境外投资项目或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的证书。
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全面实施“集中登记地”政策,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试行简易注销程序。
此外,上海自贸区完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推动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从企业设立向企业工商变更、统计登记、报关报检单位备案登记等环节延伸,从“五证联办”向“七证联办”拓展。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到位,外商投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稳步增长。
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3.5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超过家,新设外资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万美元)接近内资企业(万元)的2倍。
上海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0%。
今年9月6日,摩根资产管理宣布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该公司由摩根大通集团全资拥有。该公司是首家在上海自贸区获批成立的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畴涉及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以及其他一般咨询服务。
福建自贸区:下放项省级许可权限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模式、企业“快车道”审批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贸易便利化,让企业成本明显降低。
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由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船舶检验检疫申报时间由1.5天缩短为2.5小时……
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关区、跨检区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单一窗口”日单证处理量已经超过11万票,被商务部评为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在全国复制推广。
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即在投资体制改革“并联审批”的基础上,试点实施“综合审批”,将投资项目从招商对接到竣工验收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合并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核准或备案、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统一竣工验收等4个办理阶段,每一个阶段均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综合审批。
为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福建还下放了项省级行政许可权限至自贸区。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福建可以对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实行特殊的价格政策,在定价目录范围内行使价格管理权。
这项规定特别具有福建特色,福建也是国家批准设立的4个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享受这项政策的省份。
福建公布的版定价目录仅保留12个大项、42个子项,包括管道燃气、供排水、电力、景区门票及景区内配套的交通运输服务、重要专业服务项目等,与年公布的定价目录相比,减少了32个大项,73个子项,缩减幅度达63.5%。
除了负面清单管理,福建自贸区分别对注册在自贸试验区福州、厦门、平潭片区内的地方企业实施的省级权限内的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
截至2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9万多家。
广东自贸区: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透明度。
《意见》提出,在广东自贸区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继续大幅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在全面推行“先照后证”商事登记制度基础上,制订《行政许可事项分类管理试点清单》。
此外,文件还提出包括简化市场主体名称登记程序、建立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制度、推行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电子化等在内的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措施。
同时,推行项目审批“一门式、一网式”服务。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分为立项、报建、施工、竣工验收4个阶段,对每一阶段审批事项的申请受理、征求意见、报请研究、公示批复等程序实行综合受理,由综合审批牵头单位统筹负责。
在投资管理制度上,广东自贸区简政放权,22个省直部门向3个片区下放了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广州市向南沙下放58项市一级管理权限;
各片区调整、取消、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审批时间压缩了50%以上;
实施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同步开展内资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90%以上的外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
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并向两万多户企业核发了电子营业执照,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一天内可办结。
数据显示,自去年广东自贸区挂牌至今年2月底,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家(外资新设备案项目个),合同外资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广东全省同期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和合同外资总额的47%和51%。
天津自贸区:“合并办税”服务便利化天津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对境外投资项目同样实行备案管理。
据悉,天津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全部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承接了项市级审批和服务事项,企业设立实现“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
此外,建立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分别出台了29项、40项便利化措施,口岸通关效率明显提升。
去年10月,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正式启用国、地税联合办税窗口。“合并办税”实现了国税、地税事务一口受理、一窗统办,凸显了天津自贸区简政放权、服务投资便利化的特性。
此举不仅在天津自贸区各片区属于首创,在全国自贸区乃至各级税务机关中也属首例。
随着各项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改革开放红利不断释放。自年1月1日至年6月30日,天津自贸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户,注册资本.45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占同期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户数的59%。
这里没有上清寺的繁华与喧嚣
但有着从南山俯瞰重庆的视角
社长城市
财经
社会
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