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科学第二章第五节物质的转化教学笔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萧云老师。为了使科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所学内容,萧云老师继续推出教学笔记。本次推出的是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物质的转化》(第一季)的内容。第五节的内容极其丰富,重点在于知道各类转化关系并牢记物质转化的经典反应例子,要求会熟练书写其反应方程式。同学们应该花较多时间去巩固、去研究,切勿走马观花,学了就忘。

第五节物质的转化

一、物质的转化关系总表(八框图)

上边这幅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总图,因为有八个圆框,所以也叫“八框图”。其特点是“两纵两转折,四横四交叉”。意思是图中有两条纵线、两条转折线,另外还有四条横线、四条交叉线。咱们学习的任务就是把每条线所代表的物质转化关系搞清楚,并记住相应的经典反应。下边开始讲述每条线对应的情况(本次介绍第一条纵线对应的物质转化)。

二、“一纵”(右侧的第一条纵线介绍)

A非金属单质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

(一)实例:

解释:炭与氧气反应时,刚开始,氧气时充足的,故生成了CO2,生成的CO2继续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CO。注意C与CO2反应的条件是高温。

练习:写出煤饼炉发生的三个反应

(二)小结:非金属+O2======非金属氧化物(部分属于酸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与酸的相互转化

1、酸性氧化物转化为酸

(1)实例:

CO2+H2O===H2CO3

SO2+H2O===H2SO3(亚硫酸)

SO3+H2O====H2SO4

要注意SiO2和H2O不会反应,CO和H2O也不会反应。

(2)小结:酸性氧化物+H2O==酸

2、酸转化为酸性氧化物

(1)实例:H2CO3=====H2O+CO2

练习:

1、在新灯泡中往往会加入少量的______,以除去灯泡内抽气后残留的_______,从而防止_______在高温下被氧化。

答案:磷,氧气,灯丝

2、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活塞内放着红磷,活塞原来置于刻度为5ml处:(1)加热后,管内充满_______,活塞_____________运动,最后活塞停于刻度_______处,表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2)此实验中的药品红磷能用C或铁代替吗?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烟,先向左再向右,4ml,20%

(2)不能,若用炭,会消耗掉氧气但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后不会造成注射器内气压明显改变,也不能用铁,因为铁不会在空气内燃烧。

3、小红用如图所示的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硬质玻璃管内装有细铜丝,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30ml室温下的空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细铜丝由____色变为___色;冷却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ml.用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___________

(2)小红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最后小红发现自己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时红磷必须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哪种气体?该实验说明这种气体具有哪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紫红色,黑,24,文字表达式:铜+氧气==氧化铜(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Cu+O2==2CuO(加热);

(2)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充分反应;

(3)反应时间过短,氧气没有与铜充分反应

(4)

,C

(5)氮气;无可燃性、无助燃性、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食品的保护气);

4、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实验按如下图示分别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实验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蓝色石蕊试纸显_____色,该实验的作用是___。

(2)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蓝色石蕊试纸显_____色.B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

(3)在C实验中,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中变色的石蕊试纸烘烤一下,石蕊试纸将显_____色,这说明___________,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证明二氧化碳不呈酸性;(2)蓝,证明水不呈酸性;(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4)蓝,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不稳定,加热后分解为不呈酸性的物质;H2CO3=H2O+CO2↑

C盐与酸的相互转化

1、酸转化为盐

(1)酸+金属====盐+氢气(注意:浓硫酸和硝酸由于具有强氧化性,不会产生氢气)

注意两点:

a只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H前边的金属才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铜、银等均不会和酸发生此类反应。

b铁在置换反应中只能生成亚铁盐。

(2)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典型例子:

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盐酸除铁锈(Fe2O3)的反应。同学可以自己写一下反应方程式。

(3)酸+碱===盐+水

同学们可以写一下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4)酸+盐====新酸+新盐

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该类反应要想发生,要么生成的新盐是沉淀物,要么生成的新酸是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同学们可以按下面的要求写出反应方程式:

酸与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的反应式;

酸与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反应式;

酸与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式。

2、盐转化为酸:

方法:酸+盐====新盐+新酸

注意:(1)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这种类型的反应要想发生,要么生成的新盐必须是沉淀,要么生成的酸是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要特别注意弱酸无法制取强酸,比如在初中范围认为H2CO3和CaCl2是不会反应的。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条“纵线”的转化情况:

好的,本次科学教学笔记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化学学习很快告一段落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一本与中考水平接轨的用书,来开拓自己的解题视野。这样的书,市场上很多,其中“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系列比较经典,有需求的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购买。

新版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科学九年级全一册浙教版淘宝¥43.8¥54.8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n/11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