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度座谈8个关键词见证长三角正ldq

年第三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帷幕已落。

纵观近三年三次座谈,纷繁的数据间呈递出哪些区域发展的走势、展现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已拥有怎样的发展基础,逐年提出的目标又接续描绘了怎样一条振翅腾飞的轨迹?

关键词1:持续强化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我们将跨越物理空间的界限,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安徽芜湖座谈会要共同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浙江湖州座谈会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北沿江、通苏嘉甬、沪乍杭、扬镇宁马等高铁项目开工建设,优化干线公路通达能力,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江苏无锡座谈会交通,始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年首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举办前夕,交通运输部召开的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会议上就已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随之而来便是首届座谈会上“跨越物理空间界限”的倡言响起,以及年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开场时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长三角一市三省首次联合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而该铁路上海段、江苏段建设动员会同步举行,安徽扬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枢纽工程同步开工。标志性工程批量上马,整体加速了长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止于此,根据在浙江湖州举办的第二届座谈会消息,截至去年6月5日,年度沪苏浙皖联手开出的一体化重大项目清单上,在建项目项,新开工项目项。新开工项目中,仅2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投资额度就达到约1.万亿元(亿元),接近彼时新开工项目总量“半壁江山”。看细账,以铁路为例,《经济日报》在去年座谈会前便曾指出,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全年开通新线里程超公里——按年最新统计公报口径,此举形同于在长三角再造约为江苏现有高铁里程1/2规模的新线路。而本届座谈会对通苏嘉甬、沪乍杭等新项目开工建设的关切,也再度加码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建设的力度,同时预示将进一步拉动一市三省发展要素的流动和聚集。人,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七人普”数据显示,沪苏浙皖总常住人口达2.3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6.65%。其中,即便省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安徽,十年来人口增量也高居中部六省第二。

关键词2:产业联盟破壳而出把提升产业链水平作为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聚集地。——·安徽芜湖座谈会接下来,江苏要在上海龙头带动下,联手浙皖扎实做好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合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浙江湖州座谈会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携手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编制实施《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江苏无锡座谈会年首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前后,特斯拉超级工厂几近封顶。用当时媒体的说法:这个我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工厂项目,不光把新工厂建在上海,更建在了长三角——厂区在上海临港,但整车基地所需的供应链体系、市场空间却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两年过后,年第三届座谈会,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更具规模、导向性和分工也更加明确的区域产业联合体,快速生成。今年座谈会期间,江苏省工信厅制造强省推进处处长徐军便直言:“有些产业链如果没有形成联动性,其内部就会出现同质化问题,相互之间的壁垒也会越来越多。”联盟,带来更强的集约效应。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伴随联盟诞生,一市三省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携手而行,涉及电池、电机、车联网、软件等行业上中下游。此外,连同期出台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章程》也提到,联盟的宗旨是联合一市三省资源,打造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但毋庸置疑,产业高质量不仅仅是大型品牌企业的集中,还有区域研发能力的提升,这是“地标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提升,就离不开集中攻克发展过程中技术“卡脖子”的难关。前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d/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