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前途如何看创新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圈出了深圳,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年岁末,深圳经济特区中又划了一个“特区”——深圳的前海、蛇口被纳入了广东自贸区范围。如今的国际贸易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紧邻香港的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无疑将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变化直接接轨,在深圳再辟一片“试验田”。

  双剑合璧更利好

  前海,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只有15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小的试验区,它的全称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自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被国务院批复不久,深圳便一直有“前海扩容”的呼声。年全国“两会”上,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麦庆泉就曾提出要以前瞻性视角看待前海,首当其冲就是空间的扩容,即面积要变大;其次则是功能的扩容,实现深港合作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叠加效应。

  如今,蛇口作为一匹“黑马”跃入自贸区范围,与前海一起铺开深圳发展的新“试验田”。当服务业金融创新与成熟港口的高端制造业联姻,会引发怎样的化学反应?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教授曲建曾说:“以前前海是最具特色的区域,只允许现代服务业进入,不许制造业进来;现在前海如果能在两区政策叠加的基础上给现代服务业创造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前景更好”。

  从政策优惠到体制创新

  “以往的经济特区主要靠优惠的政策体系,而自贸区最大的特色是体制的变革,要创造一个新的自由贸易、自由投资的制度体系。”年12月30日,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说。

  年之后,国际经贸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已是基本趋势。这不仅涉及到边境规则,更涉及到边境内规则,如外汇管理,劳工标准,环境和技术标准,竞争政策等。自贸区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变化,可以保证和世界规则直接接轨,这是最大的体制优惠。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曾表示,从国家战略上看,未来的自贸园区在制度、发展程度及创新能力上将与美国、日本和欧洲越来越接近,而不是与中国香港那样的自由港越来越接近。从这个意义上看,“前海+蛇口”纳入广东自贸区后,其使命已不仅仅是现代服务业,也不仅仅是深化粤港合作,而承担的是创新制度体系的任务,发展前景更广阔。

  引外资核心在法治

  如何保障自贸区的健康发展,吸引国际资本?法治建设是重中之重。

  前海还有一个身份——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综合纽约、伦敦、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城市的国际经验,软环境中最核心的就是法治。

  “自贸园区的发展需要更法治,需要严格的执法体系、先进的法律制度。如果在操作上不能把法治建设纳入到自贸区发展的视野,自贸区就不能成为法治改革的试验田。”桑百川说。在实践中立足于自贸区需要,在实施自由贸易、自由投资的规则下,对自贸区的行政管理,行政审批,法律监管制度做相应的变革,才能保障自由贸易,自由投资。

  本文摘自《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d/7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