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期望广东自贸区法律与香港接轨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范媛

     广东省搭台,粤港澳三地同台唱戏,广东省自贸区挂牌在即,香港工商企业界对于广东自贸区还有哪些具体期望和担忧?3月7日,两会香港代表团开放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多位香港代表,自贸区适用法律能否跟香港接轨,是代表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法律能否接轨是核心      “广东自贸区已完成筹备,只等国家批复。”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全国两会上向媒体介绍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筹备进展情况,“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备案系统、门户网站和办事大厅都已经齐备,可以投入运作。广东就设立自贸区的准备工作也做了一定的安排,包括拟定了广东自贸区管理办法,设计自贸区管理架构,成立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在三大片区各自建了三个管理委员会。”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立法会议员、香港执业律师刘健仪告诉本报记者:“我的一些香港商界朋友已经到广东自贸区规划的范围内投资,可能是初期没有批复,目前觉得没有更多的优惠和方便。希望真正实行自由贸易区后政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针对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出现的“玻璃门”、“弹簧门”,朱小丹透露,将进行三大改革,协同配套推进。第一大改革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商事改革要走在前面,降低政府的门槛。第二大改革是外资管理制度改革,因为外资进来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就要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放宽准入条件。      第三大改革是企业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最终要进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的问题。      除此之外,两地在税收方面能否统一安排也是能否更好融和的关键。据全国人大代表、范氏慈善信托基金理事罗范椒芬介绍,香港和内地在科研方面有各自的优势,有合作的空间,现在香港的一些大学在内地与内地大学联合成立了研究所,也有一些在珠三角设立了研究院,参与区内的科研合作,比如香港科技大学早就在南沙成立了科研和教学基地。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香港派驻内地的工作人员一年里在内地工作累计超过天就需要缴纳内地的税,在香港领取的工资也需要按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香港教授都不愿意长时间在内地从事研究工作,另外香港高校运送到内地设立的分部也要缴纳高额的关税,不能发挥香港本部和内地分部资源共享的协同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G集团主席田北辰的担心在香港工商界比较有代表性:“自贸区到底施行哪种法律,前海的这个问题就讲了很久,我们香港的企业都在问,如果出了事情到底是适用哪个地方的法律,因为法律方面香港跟内地不同,这是很重要的,但到现在还没有讲清楚。在法律方面明确了,香港企业到自贸区投资才能更安心。”      “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加快广东、香港和澳门的融和,对香港的关怀,我们都很受鼓舞,但希望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能够惯用香港营商的法律法规。”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告诉本报记者。      还应该有更大的空间开放      对于广东自贸区,港区人民充满希望,希望自贸区能够解决香港的实际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主流娱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逢国告诉本报记者:“周围的朋友对自贸区还有前海都有很大期望,希望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      广东自贸区的开放规模在方案制定后曾经修改,目前确定了三个片区,据朱小丹介绍,自贸区中的三个片区将实行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南沙主要是面向全球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构建国际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上先行先试。前海蛇口更多地面向深港,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珠海的横琴片区主要依托粤澳合作,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文化、科教和高技术人才,建设成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目前与澳门的国际休闲旅游基地已经衔接。      对于目前确定的开放面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经济学会副会长刘佩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由贸易区开放应用的范围不要限于小小的三个片区,应该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应该是整个广东,真正地跟香港的经济融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瑞安认为:“加大开放和合作,香港能够给广东更多的帮助,香港本身就是自由港,有很多的经验,应该借鉴香港自由港的经验,香港企业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大陆的企业一起走出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sh/7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