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南医院郝畅3次主

郝畅时常会想起那个画面,车辆在陡峭的石山上穿行,绕过一个弯,再绕过一个弯。村庄越来越近,村民们淳朴的面孔越来越清晰。

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距深圳市南山区约公里。对口帮扶期间,南山区先后派出医疗卫生专家近名到德保县开展义诊、坐诊、巡回医疗等活动。

去年5月,医院(深圳医院)麻醉科的主治医师郝畅主动报名,作为紧缺专业人才加入医疗援建队伍中。随后,郝畅的母亲宫晓玲,一名退休中医教授,也来到德保县妇幼保健院支援,母女二人被当地群众称为“南山亲人”。

▲郝畅

援建期间,郝畅先后3次主动申请延期,援建时长达1年。援建过程中,她“授人以渔”,积极培养当地麻醉人才;她“仁心仁术”,门诊及乡村义诊接待人数达余人;她“传递温暖”,积极为特教儿童等群体提供爱心帮助。

▲郝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开展义诊。

以梦为马

“授人以渔”培养麻醉人才

母女俩被称为“南山亲人”

飞机从宝安国际机场攀升,穿梭于蓝天白云,两个小时后降落在百色巴马机场。此时,滨海高楼已变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巴车在群山里穿行,两侧石山陡峭贫瘠,点点村落依稀闪现在山涧里。半天的跋山涉水后,郝畅抵达了与南山相距千里的德保县城。

德保县位于桂西南,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整个县城被连绵的大山环绕,平地宝贵,郝畅的新工作地医院。由于宿舍挨着大山,初来乍到,郝畅的小腿就被咬得多处起了红斑,宿舍里一扫成堆的虫子,让城市里长大的她止不住头皮发麻。

“整个县能独立操作的麻醉医生只有5个。”这是让郝畅震惊的现实情况,全县麻醉医生奇缺,医院在做麻醉手术时,医院借麻醉师。作为“珍贵”的麻醉医生,郝畅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最忙时一天做了6台手术。为了“授人以渔”,她手把手地培养当地麻醉医疗人才,后有两人可以独立胜任麻醉工作,包括一名基础极为薄弱的基层医生。

“当真心热爱那一片土地、热爱帮扶工作时,就总是忍不住想为当地百姓做得更多。”郝畅到德保一个月后,在一次电话中,将自己的帮扶心得分享给家人。母亲宫晓玲被女儿的一席话打动,作为一位出生于农村的中医教授,她能深刻体会农民对医疗的需求。去年6月,宫晓玲毅然放弃深圳诊所工作的高薪待遇,加入广东省扶贫第二工作组组织的“银龄计划”行动,来到德保县妇幼保健院支援,还常常下乡巡诊。

▲郝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开展义诊。

在脱贫攻坚医疗援建的同一条战线,母女二人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用心用情付出,获得当地群众认可,她俩被称为“南山亲人”。去年,郝畅入选深圳市扶贫先进人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帮扶先进人物,她的事迹被推荐为东西部扶贫先进事迹。宫晓玲获得“东西部对口帮扶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在3个月的帮扶时间即将结束时,郝畅第一次申请了延期,后又接连申请了两次延期。帮扶期内,郝畅独立完成手术例,抢救危重病例24例;并先后完成了《一种医疗用麻醉辅助装置》《一种麻醉剂保存装置》《一种手术用麻醉注射装置》等5项国家专利发明申请,以及《基于麻醉纳米粒药物载体干预脑缺血神经元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围术期应用脑电项目用于检测血流动力学》等论文的撰写。

医者仁心

深入乡村多次上门义诊

走访调研推动远程医疗

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帮扶期间,郝畅门诊及义诊接待人数达余人。

▲郝畅为患者做手术。

从县城去当地乡村义诊,汽车常常要在石山上走3个小时,石山上的石头雨后容易松动。一次义诊途中,郝畅常走的一条山路上,突然滚落的大石导致了一场车祸,所幸当天她们绕行了另一条山路。

在国务院挂牌督战的贫困村果甫村,长满青苔的陡坡上,一间破旧的房屋里,两位年近90岁的独居老人患上高血压,且腿脚不便。郝畅背着诊疗箱,在旁人搀扶下爬上陡坡。她多次主动上门义诊,买药送药,两位老人血压值从多毫米汞柱渐渐下降,得到了有效控制。

由于距离县城较远,年长的村民少有去城里看病的习惯。郝畅看到,当地一位村干部的手臂朝外弯,原因是骨折后没有接骨,自然长歪;一位村民幼时手部受伤,未经及时有效治疗,现双手残疾;还有更多身患病痛的村民,根本都不知道病名病因。郝畅和同事将村里宣传栏上的健康常识换成更加简洁易懂的,并定期更新,尽可能多地向村民科普医学常识。

一批批帮扶医生来到乡村开展义诊的成效明显。一名近百岁的女村民,原本因风湿疼痛不能下床。郝畅检查发现,经过前一批帮扶医生的治疗,如今她的身体各项指标均显示良好。

郝畅的手机里保留了很多义诊时的照片,照片上村民们满脸淳朴善良。一位村民在检查过程中哭了起来,郝畅问她“为什么哭”,村民说:“我太感动了,你们这么远来我们村,给我们免费看病,真的谢谢你们!”更多时候,村民们习惯用“无言”的方式,表达尊敬与谢意。每次义诊结束,他们都会站在原地目送义诊医生的车辆驶离,直到看不见后才离开。

▲郝畅为患者做手术。

医疗援建专家终有一天会离开,如何让当地人民的就医水平不掉队?在当时的德保,本地医疗人员紧缺,一位乡医需要面向两千多位村民,有的乡镇卫生院全院仅有一名医生。通过郝畅和团队的走访调研,《南山区对口帮扶百色市德保县乡村振兴暨基层智慧医疗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就如何解决与5G智慧医疗技术相结合的问题,聚焦乡村医疗创新并展开研究。技术成熟后,通过远程医疗诊断设备,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南山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传递温暖

捐助特教儿童

播撒爱心种子

仁心仁德。郝畅在德保的帮扶不止于医疗领域,她把爱心播撒在力所能及的各个角落。

下乡期间,郝畅听闻一位小朋友的手指因外伤截断,在送医途中,断指保存不当失去了再植机会。此后,每当下乡义诊,郝畅都会到学校开展外伤紧急处理培训。当地多数学校没有能力配备校医,多由老师兼任校医工作,她又主动为师生们科普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晕厥的紧急处理等急救知识。

在郝畅看来,急救知识在短期内可能派不上用场,但在紧急时刻就能发挥关键作用,意义深远。郝畅的坚持也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重视,他们将全县最大礼堂提供给郝畅开展讲座,要求每个学校都派出师生代表来学习。

与特殊教育学校结缘,始于教师节的一次自发慰问。看着特教学校孩子们的天真笑脸,郝畅决定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除了为孩子们定期体检外,郝畅还发动同事、朋友,联系认识的爱心企业家,为孩子们捐图书、衣物、文具和过冬物资,帮残疾孩子联系手术专家。在她看来,这是一群出生就没有被上天眷顾的孩子,唯有给他们更多关爱,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当地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国家扶贫政策已显著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郝畅偶然得知,村内一位女孩刚参加完高考,但父母已经去世,经济相对困难。郝畅和同事先为女孩准备了上大学所需的生活用品及衣物,又联系爱心企业为女孩提供学费帮助,保障她不会辍学。高考成绩出来后,女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交流中,女孩告诉郝畅自己想成为一名老师,毕业后再回到广西教书育人,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对口帮扶期间,南山区先后派出医疗卫生专家近名到德保县开展义诊、坐诊、巡回医疗等活动。今年5月,先后3次延期,援建时长达1年的郝畅从德保回到了南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郝畅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以仁心仁术援建德保,为青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群山已远,情系千里,她播撒的科学与爱心的种子,在德保之地生根发芽,把南山人的“爱与温暖”接力传递。

来源:消息报记者肖佩

编辑:lee美编:小球

编审:贺平涛

让生活和梦想更近些

添加蛇报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sh/10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