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能治愈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成都市城市风光。
积极融入中国(四川)、(重庆)
自贸区扩大贵州向西开放
省政府参事胡晓登
年3月,中国(四川)、(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建立中国(四川)、(重庆)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
四川、重庆自贸区基本定位的共同点是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进一步开放我国西向门户,面向亚欧大陆双向开放,实质性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一战略的落地实施,为我省带来了全方位开放带动的机遇和平台。
一、我省以四川、重庆自贸区为平台和窗口融入向西开放的意义
(一)形成更为完整的对外开放格局。总体上看,我省以四川、重庆自贸区为平台和窗口融入向西开放对外开放“南强西弱”特征明显,亟待强化向西开放。四川、重庆自贸区向西联接中亚、西亚地区并延伸到欧洲。欧亚大陆国家地大物博,与我省在资源、产业、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向西开放必将成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这两个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全面深化改革契机。目前我国自贸区主要承担两大任务: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扩大对外开放,从原来制造业的开放转向服务业扩大开放。通过积极融入自贸区,有助于我省进一步落实开放带动,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形成改革的新标杆和发展的新模式,培育我省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新动力,打造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成都市中国-欧洲中心。
(三)提高外贸依存度。近年来我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区位条件制约、历史欠账较大、开放意识不强、开放观念不到位等多种原因,总体而言,对外开放程度仍然较低。我省外贸经济总量小,在全国处于靠后位置,多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一直徘徊在28位左右,外贸依存度(5.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1%),外贸依存度严重偏低是我省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最短的“短板”,外贸对经济拉动力很小。为补齐这一短板,向西开放,增加外贸通道,扩大进出口贸易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四)推动我省企业国际化发展。自贸区的经营模式是要营造一个苗圃,而不是做一个盆景,欢迎企业来自贸区投资兴业,实行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享受政府扶持奖励。自贸区投资服务中心,为商所想,为商所用,为商服务,是我省企业能够享受到各种优惠和高质量服务,走出国门谋求更大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发达的江浙企业积极通过中欧班列打通与欧亚大陆的路上通道,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我省应积极融入其中。
(五)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自由经贸规则。自贸区是各国在全球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省虽有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两个综合保税区,但保税区与自贸区在各方面仍存在巨大的差别,其中最大的也是最简单的区别就是在关内关外区别。保税区属于境内关内,自贸区属于境内关外。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和企业设立等领域均实行比保税区更为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是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种形式。为此,我省应该积极主动承接自贸区“外溢效应”带来的机遇,超前谋划,因势利导。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我省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熟悉自贸区的规则和运行机制,积累经验,为我省申报第三批自贸区做准备。
重庆轻轨。
二、我省融入四川、重庆自贸区的几点建议
我省融入四川、重庆自贸区具有多方面的现实基础和“天然”条件。
一是四川、重庆自贸区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具有辐射云、贵、桂、甘、陕、鄂、新、藏等西部省区的基本功能,我省距两个自贸区距离近,交通便利,运输里程段运费低,区域和距离比较优势明显。随着年年底渝黔高铁和年成贵高铁开通,交通优势更为凸显。
二是优势互补性强。我省具有许多条件和优势,如生态、能源资源、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及发展平台,与欧亚大陆和川渝均有较强互补性。彼此的深度合作,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享共赢。
三是我省与两个自贸区地缘关系紧密,双向交流历史久远,文化和人文特征相似,有着得天独厚的互动交流基础。
我省积极融入四川、重庆自贸区的几点建议:
(一)主动对接自贸区。四川、重庆自贸区地处西南内陆地区,其经验和探索对于地处内陆的我省而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复制性。
一是要对接制度创新示范效应。通过自贸区实行的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贸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以及法律、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新政策带动我省在制度层面的创新与探索。
二是产业对接。我省要及时了解四川、重庆自贸区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消费以及高新技术研发等新兴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鼓励支持我省相关重点企业入驻。
重庆市人民广场。
(二)构建对接平台,推动企业开放发展。建议我省发改、经信、商务、投资促进、商检、工商联、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四川、重庆自贸区相关政策,密切跟踪实施细则,鼓励我省海关、税务、国土等相关部门与自贸区建立点对点联系。借助各种官方、非官方组织及团体,构建制度衔接的联系平台,固化联系机制,实现无缝对接,为制度对接四川、重庆自贸区提供信息渠道和资源平台。相关部门要将引导支持我省企业入驻自贸区,面向欧亚大陆和“一带一路”谋求国际化发展列入工作范围,研究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我省企业向西发展。
(三)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我省的开放带动需要一个更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我省应该通过融入自贸区,将自贸区的一些理念、经验、政策复制引用过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职能转变,放宽投资准入条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管理新体制,创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方面有利于贵州融入自贸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贵州向南、向东进一步开放的质量。
(四)充分发挥在四川、重庆自贸区向南连接中的纽带作用。向南开放连接是四川、重庆自贸区的重要空间战略定位之一。我省地处两个自贸区向南连接珠三角、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交通要冲枢纽,区位优势突出。我省要进一步与四川、重庆加强合作,加快以成贵、渝黔高铁为核心的省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庆、成都形成2~小时经济圈,可以助力四川、重庆自贸区向南跨国经济合作,同时也能带动我省融入自贸区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建设中的贵遵(贵阳至遵义)扩容工程香火岩特大桥。贺俊怡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