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343.html
申能财务公司充分利用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先后开展了跨境借款、跨境集中收付等业务,成为国内首批通过人民银行验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财务公司作为企业内部银行,同样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
作者:金琳
9月28日,在首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大经典样本企业”发布会上,申能财务公司作为唯一一家财务公司入选“制度创新样本企业”。4年前,申能财务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财务公司之一。申能财务公司充分利用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先后开展了跨境借款、跨境集中收付等业务。尤其是申能财务公司抓住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FTU)在金融创新上的巨大优势,全力奋战半年多,迅速建立了适应财务公司特点的FTU体系,相当于“再造一个财务公司”,成为国内首批通过人民银行验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
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启新介绍,FTU体系的设立一方面扩大了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通过FTU账户获得的海外资金成本低于人民币,获得了一定的利差优势。
“入选’制度创新样本企业’一方面得益于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政策红利。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的股东结构。”苗启新介绍。
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由申能集团、申能股份、外方战略投资者法国巴黎富通银行(法巴富通)共同出资成立,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之一。“和外方打交道是有一定压力的。外方股东特别注重程序,但在合作过程中,团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即灾备升级、后勤物资保障、流程演练方面,外方的管理手段更先进。”苗启新表示。
1
抓住制度红利
随着人民银行自贸区金融改革步伐的推进,部分金融机构陆续通过FT分账核算单元验收,成为自贸区内FT分账核算单元业务主体。年2月12日央行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简称8号文),正式开启了自贸区金改3.0版。8号文明确了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融入资金的规模、用途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核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自主计算并按细则规定控制境外融资的规模,自主权衡境外融资的结构,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
此外,8号文在融资资金币种方面也较22号文有所突破,规定“境外融资按币种划分,可以分为人民币融资与外币融资两类”,为外币融资开通了可行性通道。
申能财务公司在年迁址后,于年底做了首笔自贸区跨境借款,这是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为区内机构带来的红利。因为在迁入自贸区前,财务公司只能在境内同业市场办理7天的同业拆借业务,而自贸区跨境借款对期限没有限制,年做的这笔借款期限长达一年。借助这项自贸区政策红利,使财务公司的境内外融资能力显著增强。
随后在年底,也就是在通过人行FTU验收后,财务公司再次基于FTU开展跨境借款业务。借款资金通过FTU境内外集中收付的渠道,用于支持成员单位的能源贸易结算,资金成本比境内同期低20%以上,帮助成员单位大幅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在这笔业务中,公司与交通银行首尔分行开展了首单2亿元FTU项下人民币境外借款,借款期限为1年。此次FTU人民币境外借款资金用于为集团成员企业管网公司和燃气销售公司办理FTU经常项下集中代付,向上游资源方代付天然气款,并计入成员企业FTU贸易融资。
年6月,公司顺利完成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FTU)首笔代客结汇业务,帮助客户增加了汇兑收益,实现自贸区业务的又一创新。
财务公司借助自贸区政策红利开展的创新还包括公司于年通过上海银监局在自贸区内推出“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的评估,成功将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委贷资金引入上海。首期万元专项贷款资金用于具有节能减排效应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创新贷款(EMC创新贷)业务,利率明显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水平。这也是财务公司借助自贸区监管机制的创新,为支持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成功引入低成本政策性资金支持的一次有益尝试。
2
紧跟集团战略
申能集团作为地方能源企业也正积极探索海外能源项目投资,集团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苗启新表示,“通过FTU跨境业务一方面拓展了业务渠道,更重要的是在跨境融资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集团产业转型,财务公司金融服务也将相应产生比较大的转变。比如,申能集团正在着力发展清洁能源,财务公司也于年提出积极进行绿色金融创新,6年来公司绿色金融业务占比逐渐增大。
在申能财务的业务结构里,信贷业务占比70%以上,这是申能财务服务集团主业的重要支柱,通过吸收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存款,向集团重点能源项目发放贷款,实现了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为服务集团能源产业转型,财务公司正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去年绿色信贷占比为40%多,今年占比已超过50%,在金融同业里这个占比非常高。很多贷款发放从传统的火电项目,转向天然气、风电、热电联供、区域供能等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项目。
苗启新介绍,申能财务公司配合申能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上作了很大努力。原来各个企业的资金是分散管理的,现在通过财务公司基本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我们要求集团旗下全资企业资金归集率达到80%,控股企业达到70%,其他企业达到60%。”
另外,财务公司还发挥了盘活集团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财务公司在集团项目银团贷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财务公司作为牵头行、代理行和财务顾问去和银行谈判,可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获得更高的额度和市场最低的价格。在谈判时,财务公司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得到集团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多方认可。全面的银团服务,打造集团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正是申能财务公司的发展目标。”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内部银行,同样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为此,申能财务公司严格流程管控。“开展信贷方面,我们建立了贷款审查委员会,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确定授信额度和利率档次。要避免系统风险,就应该依靠信息系统建设。申能财务公司每年资金结算量达到亿元。我们在集中的数据中心之外,还在集团总部设有灾备中心,并引入了国外先进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法,保障公司业务的稳健运行。”
3
金融创新
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指引下,碳资产管理成为一个新兴话题。
苗启新表示,申能财务公司是能源企业的下属公司,探索碳金融服务是题中应有之意。“从集团来说,通过碳交易把集团的碳指标管理起来,是顺应中国碳市场发展趋势的,财务公司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
这几年来,为更好服务集团控排企业,申能财务积极跟进国内碳市场试点动态,开展碳金融研究。年申能财务借助上海环交所平台,通过与申能股份下属四家电厂合作,完成了上海第一单借碳业务试点,开辟借碳业务样板,探索帮助集团成员企业盘活碳配额,取得安全稳定收益。“我们把碳看成一种能源金融产品。在人才方面,我们依托集团优势,和国际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希望碳金融服务在集团碳资产优化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探索碳金融实践的过程中,外方股东的的知识和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欧洲在碳金融方面做得比较早,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的业务起步提供了借鉴。”
申能财务还积极探索金融创新,通过与各家中、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吸引境外优质的政策性绿色基金、政府基金通过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FTU),募集绿色资金用于支持集团绿色项目建设。
在自贸区发行绿色金融债,是申能财务公司将会持续推进新的一项自贸区创新业务。“目前,在自贸区还没有发行过绿色金融债,这样一个兼具绿色能源特色,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品种,可以丰富自贸区的投资品种。此外,在自贸区内发债,是以海外投资者为主要发行对象,有助于区内投资主体多元化,丰富自贸区金融交易结构。”财务公司所属的申能集团,在区外传统地区交易商协会内,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发债经验。而财务公司在自贸区内发债,由于有海外投资者的参与,一方面可以扩大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相当于是为集团进行试点,为集团后续国际化战略推进,参与境外市场,积累一些国际经验。财务公司发行绿色金融债,所吸引的投资者,会以境外绿色能源背景的资金为主。募集资金则将用于集团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项目。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将资金运用于节能环保项目,这既满足国家“十三五”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也与申能集团的能源背景,以及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定位相符合。
在这里,读懂国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