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逍道一
◎来源
智谷趋势(zgtrend)已获授权
大湾区“市”与长三角“省”的角逐进入白热化阶段!
8月4日,发改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这是一份雄心勃勃的规划,包括5个铁路枢纽工程,13条城际铁路,总里程约公里。
无独有偶,4月27日,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
互为对手,双方打法却大不相同。
这两份交通规划,再度印证了大湾区在“市”、长三角在“省”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场中国最特殊的“省市”相争,谁执牛耳?
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来临,轨道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轨道交通这条至关重要的赛道上,哪座城市稍有落伍,就会输掉未来的城市争夺战。
“轨道上的大湾区”,能改变很多城市的城运。
这份干货满满的铁路规划并未遵循绝对平均原则,反而一定程度顺应了二八定律,让强者恒强。
没错,说的就是广州。18个项目中有11个与广州有关,再次夯实了广州的枢纽地位。
你大哥还是你大哥。那些因为广州上半年GDP被重庆超过就唱衰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深圳仅占5项。虽然深圳这几年在枢纽打造上发力颇多,但就这份规划来看还是任重道远。
本次规划有个明显的遗憾,就是近期建设的城际明显“东密西疏”。
虽然这符合人口、经济密度更大的珠东的现实需求,但不利于东西两翼齐飞,也不利于珠东向珠西产业转移,以及大湾区内要素充分流动。
由于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未采用公铁两用方案,导致规划中珠江口东西两岸间依旧缺乏最短直连路线,需要绕行南沙。
但这对南沙是喜讯。此前虽然南沙坐拥自贸区等多重利好,但近年发展一直差强人意。
很多广州人看来,南沙还是有点偏。但以更高的格局,站在大湾区的角度,南沙堪称中央之地。随着规划推进,南沙扼了珠东与珠西的咽喉。
未来深圳想“西进”,绕不开南沙。背靠广州、承接深圳,这样的左右逢源,比东莞香多了。
随着深圳发展需要更广阔的腹地,以及珠西需要更多经济辐射的迫切需求,珠江口两岸必然还需要更多通道。否则深圳迟早会面临天花板,而珠西也难有质的飞跃。
好在规划中的深珠通道预留了轨道交通,倘若深珠通道规划提速,才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届时不仅是珠海被泽福,整个珠西地区都将被激活,松山湖模式有望在珠西复制。
除了遗憾,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也暴露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反映了大湾区与长三角的差距。
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横空出世。
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姗姗来迟。
两个中国头部地区的竞合,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尽管大湾区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
交通规划方面,长三角在今年4月已经拿出了交通运输规划,明确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水运、民航为支撑,构建对外高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不仅门类齐全,眼光还长远,长三角交通规划期至年(近期),展望到年(远期)。
再看看大湾区这边,仅涉及城际铁路一项,这里不含(长途)高铁和干线(普铁)。规划期也更短,才到年,后面只留一句“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
乍一看,大湾区更像一个“市”,而长三角更像一个“省”了。
一座城市内部,确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