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若扩容,汕头将如何借力规划发展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日前,“粤发改人案函〔〕号(A)”函件,答复吴文兵等广东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汕头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函件明确表示,关于汕头保税区申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事宜,原则上支持。

申报建设自贸区,汕头有何优势?如果申报成功,汕头打算如何规划建设自贸区?对此,南都记者联系汕头方面,得到了答案。

保税区是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模式而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根据《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保税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比其他经济区域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汕头保税区位于汕头市南区,原来是一片海滩沙丘。焦点1申报自贸区汕头优势何在

具有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优势

据了解,汕头保税区是全国13个最早设立的保税区之一,汕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粤东唯一享有“入中心退税”的海关特殊监管场所。

同时,汕头还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兼具“侨”和“文化”特色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在跨境金融、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跨境人员流动等多个方面开展了自贸区政策创新研究。

为了加快与自贸区政策的联动对接,汕头目前已复制推广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为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制度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依托汕头国家高新区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主动对接以色列及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产业优势资源,打造集聚国内外创新元素和高端人才的南方“新硅谷”。

丰富的华侨资源不容小觑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万潮汕籍华侨华人,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在新时期推动国家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汕头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进出口岸、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也是连通海西与珠三角和港澳台的重要通道,经济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而且,相对封闭的离岛、半岛和三角洲地区,便于实现在“二线管住”的基础上的“一线放开”。

汕头港是全国沿海20个重要的枢纽港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一带一路”十五个重要的沿海港口之一。以汕头港为中心的粤东港口群,年货物总吞吐量接近1亿吨,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运往来,区港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汕头方面透露,将向省委、省政府建议整合粤东港口群,通过组建汕头—潮州—揭阳港,推动粤东港口一体化发展,促进各港口差异化发展,强化汕头港物流枢纽地位和腹地产业集聚功能。

投资贸易环境方面的努力

近年来,汕头先后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试点推广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口岸、企业、报关、报检和舱单五个全覆盖。

年底,汕头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从原来26.24小时缩短为0.71小时;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由69.23小时缩短至5.62小时,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例均列全省第一,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排名全省第二。

焦点2对比三大片区汕头如何错位发展

汕头保税区于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域面积2.34平方公里。这次申报,不排除把别的区域打包进来。也就是说,如果申报成功,广东自贸区面积将从现有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至少.54平方公里。

或许广东自贸区大家庭,并不会因为汕头保税区的加入,而在面积上发生多大改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汕头保税区的加入,它无疑能为广东自贸区的内涵注入更多的内容。

纵观广东已有的三大自贸试验区片区,其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差异化发展。

比如南沙新区片区,它承载了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同时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可以连通港澳,服务内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南沙被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要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南沙蕉门河一带即景。

深圳前海则要优化提升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需要在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加强法律事务合作、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等领域集中发力。

此外,前海还将联动香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同时合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快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强深港司法合作交流。

前海不断有新建的建筑物拔地而起。

珠海横琴将被建设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珠海与澳门将在休闲旅游、中医药科技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同时,支持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支持横琴与澳门联手打造中拉经贸合作平台,搭建内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通道。

位于横琴自贸区的珠海长隆,这里是珠海旅游重要景点。

区位更偏东部的汕头如何规划,如何借力?

毋容置疑,实力雄厚的华人华侨将是汕头建设自贸区巨大的助力。

据汕头方面透露,申报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正是充分发挥汕头特区的侨乡优势,打造“产业先进、商事便利、资金融通、交流自由、人文鲜明”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海内外广大侨胞投资故乡、服务祖国的重要平台,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深度合作示范区。探索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自由贸易区”相融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

从区位来看,汕头申报自贸区如果成功,也将为汕头、粤东地区乃至全省带来更多新机遇:

其一,有助于汕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其二,助推汕头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粤东地区进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其三,有利于推动汕头加快打造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推动东南沿海新一轮对外开放。

焦点3建设自贸区汕头如何规划?

据了解,汕头申报建设自贸试验区,拟规划建设三大功能区,打造四大平台。

三大功能区

临港经济区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现代航运服务、港口贸易、跨境电商、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等,建设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和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片区:重点汇聚华侨元素,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总部经济、资源能源交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研发设计、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海洋等现代都市产业,面向全球华侨推进金融业开放创新,建设国家通侨联桥重要枢纽、全球华侨财富管理中心、中国华侨产业合作平台、全球华侨创新创业生态圈。

南澳片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等产业,建设全球华侨文化开放先导区、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和国家海防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全球华侨精神家园和国际旅游岛。

四大平台

打造中国华侨现代产业集聚区。

以汕头自贸试验区为载体,对接国内外侨商网络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潮商资源,利用潮汕侨胞的人脉商脉和国内外潮商的雄厚资本,汇聚华侨华人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展信息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集聚,推动侨资、外资、内资产业合作,构筑“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集聚平台。

打造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

比如要建设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商品采购商贸物流中心,借助侨乡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开展对点合作,在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建立信息共享和互信互认机制,加强电商平台、金融支付、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线下展示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

打造区域性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试行宽松金融制度,积极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吸引世界各地的潮商资本和潮人企业进入自贸区,支持创办华侨银行、华侨华人股权投资基金和潮汕产业基金,发展转口贸易、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建设全球华侨资产管理区域中心等。

打造全球华侨华人科教文卫中心。

引进、消化、吸收海外华侨高科技创新成果,推进高科技成果在汕头转化落地及产业化发展。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依托侨资侨力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际一流大学和国内著名高校在汕头合作办学。面向华侨华人举办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设立文化产品保税中心等;引导和鼓励社会医院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医疗人才聚集区和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基地等。

四方面先行先试

开展国际贸易自由化创新。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率先建立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监管体制,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实施“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区内免证免审;二线高效管住、境内关外、分线管理、区内货物、车辆与人员自由流动”。支持区内创新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国际航运、国际物流业务,实现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建立与国际服务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促进、服务和监管体系,率先推进跨境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旅游休闲服务、健康医疗服务、信息和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提升服务跨境交付能力;探索便利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

开展金融监管创新。进一步加深与东南亚等地经贸往来,提升对外开放新高度,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形成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境外人民币回流通道,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改革,拓展跨境金融业务,建立更为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外汇管理制度,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人力资源领域机制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引才机制与模式,为在区内工作和创业的外国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依托侨资侨力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

采写:南都记者陈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p/7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