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窗帘就定时打开,炉子运转起来,早餐也自动开始烹煮; 想打扫家里的房间,手机app遥控扫地机器人远程打扫,机器人能避开家里的障碍和阶梯,自动回冲…… 或许在十几年前,这样的想象还停留在电影中或者作文里。今天,这样的场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而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比如我们前面的开水壶,到了度,热敏传感器就会感知自动切断电源,达到控制水温的目的”对此,厦门物联网行业协会会长赵善仁做出了生动的举例。“厦门路边的自助借还书机,自动借书还书,这也是物联网的简单应用。” 除了日常生活,物联网运用到军事、航空航天等等各大领域上。“嫦娥三号”卫星通过安装在探测器和巡视器上的各种传感器使之智能化,实现了人类,以及它本身对在月球上悬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等动作的控制。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物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就是要实现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及任何物体(Anything)的4A物联对接。”赵善仁这样解释物联网。“互联网是看不见的,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 厦门能做最智能化的自贸区 “从欧洲运的货物一过来,我们已经知道它在船舱哪个位置上,空闲的码头就能够匹配停靠。从码头一下来,无人驾驶车辆就开过来了,通过互联网查询到哪个仓库是空的,监测货柜是否损伤,货物就进来了,包括所有物流和仓储环节,全部可以实现智能化。”赵善仁看好厦门智能化发展,他认为厦门发展智能化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技术上,FID卡到传感器,互联网终端等等,从感知层、应用层到网络层,形成全方位的产业链条。可以实现产业整体打包。政策上,厦门市政府注重扶持信息产业发展,赵善仁表示“我们配合厦门市政府一起制定了厦门市物联网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五年的规划。”福建出台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措施,更是特别提到了物联网产业为八个方面的发展重点之一。 “趁着刚刚揭牌的自贸区厦门片区的政策东风,未来两岸三地以及国际的接轨会更加密切,物联网的产业将会向前发展。”赵善仁对厦门物联网的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迅猛的厦门物联网行业 “很难找到像我们发展这么迅速的协会,从年10月份成立,两年多的时间,从61家迅速发展到家,全部是自愿的。”厦门物联网行业协会会长赵善仁骄傲的表示“3年,厦门物联网产值2千万以上的规上企业有45家,现在已经增加到了58家。去年,经济比较疲软的情况下,物联网异军突起。厦门物联网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产值达到了.34亿元,同比增长28.62%,大大高于厦门整体工业去年10.8%的增长。我们固定投资,比前一年增加了60%以上。还有它上缴的税收,增长了59%。” 但与此同时,厦门物联网行业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价位降下来就跟规模化生产有关系,首先要标准一致。但是,目前物联网标准还有很大空白,使得我们物联网企业没有办法实现工业化的运作,造成成本提高。成本提高,老百姓没有办法去使用,离普及就远。”赵善仁会长呼吁国家尽快完善各种物联网国家的标准,乃至占领国际制高点,为国际制订一些国标化的标准。 而且,由于物联网企业界定很模糊,政府扶植企业“难以放矢”,而国家给予物联网企业一些政策扶持和一些项目的带动又需要认定这是不是物联网企业,是不是物联网产品。“厦门已经牵头在做一个行业标准,目的是希望物联网行业能够真正的做大做强”。 6月,在厦门市政府的重视下,厦门物联网行业协会将主办第二届中国厦门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去年基础上,展位从增长到个展位,从提高到1.3万平方米,海峡两岸包括香港的企业、团体联合抱团参加。“智慧城市”和“工业4.0”,成为高峰论坛主打的两个品牌。知名中科院院士姚建铨将担任主讲嘉宾。 赵善仁坦言,博览会在带动产业升级方面功不可没,而产业的繁荣也将带来展会的升级,两者结合将更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