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凯风
中国有多个“双子星”城市。
广东坐拥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浙江的杭州、宁波均为万亿GDP城市,江苏的南京、苏州同为经济强市,山东的济南、青岛实力突出,辽宁的沈阳、大连不分伯仲,福建的福州、厦门各有所长……
双子星城市的存在,意味着所在省份经济实力非同寻常,辐射力和引领力一流。
然而,这势必带来新的问题:到底以谁为主?双子星城市究竟要错位发展还是互相竞争?
面向十四五,不同省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01
广州、深圳
广州、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最负盛名的“双子星”城市。
近日,广东发布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
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放大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年,广东GDP突破11万亿,而广州、深圳早已突破2万亿,合计占广东经济总量的4成以上,如果算上广佛肇、深莞惠两大都市圈,合计占广东省经济总量更是超过7成。(参阅《最新城市评级:6个超大,11个特大》)
广州、深圳该如何发展?
广东对此提出的是“双城联动”。既然是联动,就意味着两大城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竞合关系大于竞争关系,不能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
对于深圳,广东的提法是“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深圳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先行示范区、全国经济性中心城市,经济、金融、科技创新职能更为突出。
广州有所不同。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华南门户枢纽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实力更为突出。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广东对广州的主要定位如下:
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教育医疗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这其中,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