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便利化,是激发自贸区活力的一剂“强心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选取技术含量高、战略价值大、市场获得感强的改革创新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在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局等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整体布局、重点突破、逐年推进,系统集成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前海深港合作区成立8周年系列报道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按关区口径进出口统计,自贸片区进出口总额达.7亿美元,同比增长24.6%。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前海湾保税港区的园区内有约40家企业,仓库利用率89.85%。园区一线进出境累计货值28.58亿美元,其中,进境货值18.03亿美元,出境货值10.55亿美元。
▌贸易便利化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去年4月,商务部研究院评估结果指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贸易便利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取得了很大进步”。5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处于全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的第一梯队,在辐射带动效能和新业态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两年来,累计推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成果71项,其中6项纳入国务院最新发布复制推广的19项改革创新举措。
在密集的制度创新节奏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航运物流业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前海片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业纳税额合计27.16亿元,占前海片区整体的12.6%,同比增长67.0%,增速高于产业均速近三倍。业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冷链配送、消费物流、产业协同平台、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运营模式层出不穷,引领外贸升级、加速生产与流通供应链的创新。
新兴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创新思维。一方面,前海着重打造融资租赁产业集聚高地,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跨境电商新格局。前海湾保税港区作为目前深圳市唯一开展业务的跨境电商试点区域,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零售(B2C)业务量合计14.74亿元,同比增长37.83%;同时,跨境电商小批量出口(B2B2C)上半年总计出口货值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是前海跨境电商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模式。
在众多的创新案例中,前海传媒注意到几个亮点,其中包括打造“全球中心仓”模式,该项目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同仓存储”、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同仓调拨”、小额交易与大宗贸易“同仓交割”、外贸与内贸“同仓一体”等“四个同仓”,无缝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助力全球商品在前海“走出去”和“引进来”,构筑前海全球商品贸易中心。
前海还率先在全国首创“深港陆空联运”模式。通过技术手段优化通关流程,实现前海湾保税港区与深港陆路口岸的“闸口联动”,将原来需要在深港陆路口岸完成的中控查验和在香港机场完成的理货、订舱、安检、打板、装箱等作业环节前移至前海。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深港两地在贸易、航运、物流结算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和全球竞争力,构建深港贸易无缝链接通道,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打造“全国揽货-前海集聚-香港直飞”的出口贸易生态圈奠定基础。
深港跨境电商质量安全试验区建设也是一项出色的创新,该项创新成果被纳入商务部等14部门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的成熟经验做法。在该项改革中,成立了全国首个跨境贸易检验认证联盟、开展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测、并注重标准创新引领行业规范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产业“标准、质量、信誉、品牌”四位一体发展,打造了“便捷通关、品质电商”的深圳品牌。
▌进口商品阳光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年初,深圳海关、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联合启动“保税+实体新零售”项目改革。试点企业获得了“保税+实体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自贸创新改革试点资格,通过提升技术手段、优化监管流程和全面的协作配合,支持前海湾保税港区区内供应链服务企业与区外实体零售企业合作,在符合条件且人流量较大的商业体内开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进口零售”经营活动。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三单”管理、清单监管、分类监管等理念与“保税展示交易”的规则与运作模式相结合,通过技术辅助手段,在有效监管、税收保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保税进口商品凭保出区,在区外商业体内暂存、展示和销售。海关对符合条件的商品实施“先销后税”,检验检疫部门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建立合格假定标准要求,并辅以预检验、集检分出等监管手段。
作为全国首创的“保税+实体新零售”模式,该项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