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揭牌半年泸州进出口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7.html

17日下午,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半年工作成果。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副书记、区长、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主任靳地胜作主题发布。龙马潭区委副书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晓波,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刘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据靳地胜介绍,自4月1日挂牌以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施“市区一体、三区合一”运行管理体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准确把握“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的发展定位,着力建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西部航运枢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内陆自由贸易港。截至目前,复制推广其他自贸区改革经验项,形成创新经验成果60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10项,上报省自贸办改革创新案例20项。新增注册企业家、注册资本.9亿元。随着川南临港片区加快建设,全面助推泸州经济社会发展,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居全省第一位,总额在全省排位由第9位上升到第2位。

靳地胜作主题发布

 

任晓波回答记者提问

川南临港片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公司对川南临港片区半周年运行情况及营商环境进行全方位评估。评估分析表明:川南临港片区多项制度创新具有突破性意义——在《总体方案》项任务措施中,川南临港片区已完成51项,占比32%,推进实施95项,占比60%。在川南临港片区半年形成的60项改革创新举措中,全国首创11项,全国领先3项,省内首创11项,省内领先25项,市内首创10项。川南临港片区整体营商环境处于西南地区优秀水平,并正在向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快速迈进。其中:市场主体运营周期中的各关键指标普遍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并在企业设立登记、开展跨境贸易等方面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看齐。在政务管理、法治环境、区位资源等营商环境细分领域处于地区及国内先进水平。

 一、突出制度创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以“放得开、管得住、服务优”为主线,推进投资便利化创新。已完成试验任务19项,正在推进43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0项,复制经验28项。建立行政审批“单一窗口”,创新“政务服务异地直通互办”、“集群企业住所托管”、商事登记“政银直通”等便利举措。集中办理市区两级项审批事项,半年来共受理各类办件近21万件,实现“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章办结”,审批效率提高80%。

  坚持以“系统化、便利化、多元化”为重点,推进贸易便利化创新。已完成试验任务14项,正在推进19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3项,复制经验41项。已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首创“保税物流中心与港口出口联动”、“江上申报、抵港验放”等创新举措,实现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同比降低47.7%、79%。

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

  坚持以“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为依托,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已完成试验任务8项,正实推进25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9项,复制经验5项。建立抵质押“单一窗口”,建立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创新“融资+保险”险资直投模式和科技授信融资机制,升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新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17家,已完成2亿美元跨境融资,建立1亿元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

  坚持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为目标,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已完成试验任务10项,正在推进8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项,复制经验7项。创新实施关检联合“一次查验”、信任通关、预检快放、检企“零见面”等措施,有效提升口岸监管效率。建立事中事后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实行“三段式”“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全国首创“一窗通办”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主体、全链条、全周期”法律服务。

二、依托港口优势,着力建成西部航运枢纽

  港口对外开放功能持续提升。泸州港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争创工作有序推进。1-9月,集装箱吞吐量36.9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4.23%;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货物6.44万吨、同比增长.52%,监管保税货值1.3亿美元、同比增长.84%;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完成粮食进口4.75万吨,同比增长35.61%。

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牟科摄。

  航运枢纽通道加速改善。完成长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启动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泸州电商快递分拨中心等项目建设。长江航道泸州至重庆段“Ⅲ级升Ⅱ级”工程进入生态影响评估审查环节。目前,开通泸州至成都、昆明等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10班/周,泸州至武汉、南京、上海集装箱班轮30班/周,增设至日本、韩国、台湾等近洋航线。

  航运物流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全国首创“零费用”口岸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进出口通关费用。创新内河航运“天天直航”快班模式,建立泸州港航运船舶舱位互换、箱量整合机制,实现港口货柜随到随走。创新“电子巡航+电子报港”航运监督和管理系统,实现船舶运输全程监控,提升进出港效率。   

三、聚焦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协同开放示范区

  主动服务全川。开通泸州至成都班列每周2班,成都到泸州港集装箱高速公路费用全免。与成都青白江口岸合作,全国首创平行进口汽车异地保税展销模式,引进上海太元行等3家企业开展平行汽车进口贸易。与双流空港口岸合作,完成首单从德国跨境直邮、双流口岸中转、泸州清关分拨的测试。在自贡、内江、乐山、眉山等市举办“自贸红利·区域共享”对接会。在成都青白江、攀枝花等地建立无水港。成都汽车零部件、乐山福华草甘膦、自贡尿酸三聚氰胺等均在泸州港进出。

  主动服务滇黔。与昆明、昭通、遵义、毕节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在昆明、六盘水等地建立无水港,开通泸州至昆明等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与云南昭通开展“水水转运”合作,泸州港对滇东黔北地区物流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主动对接沿海沿边沿江城市。与广东南沙新区、福建平潭等20个城市、自贸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共建“一带一路自贸驿站”。与广东南沙等13个城市实现“政务服务异地直通互办”。与珠海口岸合作,完成首批农产品直供港澳测试。

四、狠抓产业发展,着力建设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重大发展机遇,实施“专业招商+驻点招商+推介招商”,出台扶持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建立10个专业招商组,在5个沿海城市驻点招商,在深圳、苏州、天津等地召开8场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共接待客商批次,成功签约79个、金额亿元,万达、中信、碧桂园等世界强企业相继落户。

  主动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围绕构建全国基础最好、产能最强、体系最全的“白酒产区”这一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川酒集团,建立酒类“直供商城现货挂牌系统”,统筹国家酒检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筹建“中国固态白酒原酒鉴定认证中心”,打造“中国白酒原产地”品牌。

  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坚持把建设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出口商品集散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作为自贸区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核心,总体规划面积超过4万亩,分为核心区、配套服务区和拓展区。正加快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引进智能终端项目76个,已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深圳友信达、威恳通讯等11个项目投产,首云科技、京凯达等20余个项目近期投产,今年底,智能终端产业可实现亿元生产能力、亿元销售收入。加快建设进口粮油加工基地,和润粮油集团万吨进口大豆加工项目明年初投产。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入驻企业11家。中国物流泸州城市配送物流园、西南建材产业物流港、总部基地、港口大厦等项目加速推进。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争取力度。积极对接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等,全力争取启运港退税、国家开放口岸和综合保税区政策,加快推动长江航道升级。

二是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围绕投资、贸易、金融、监管四大领域,重点探索构建符合内陆临港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制度体系。

三是持续推进协同开放。深化与沿海沿边沿江地区合作,推进服务功能向周边延伸,提升协同开放水平。

四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智能终端、港口贸易、航运物流、融资租赁等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两中心、两基地”。

据悉,此次发布会共有40余家媒体参加,其中包括:

中央驻川媒体及国内相关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驻川媒体;

省级媒体和成都市媒体:四川日报、四川法制报、四川卫视、四川电视台资讯频道、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华西都市报、四川经济日报、成都商报、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等。

部分发稿情况:

责编:赵飞编辑:匡科梁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maoqua.com/zmgp/4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